
3月5日至6日,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云上采购大会,以全数字化的呈现方式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上海数字文化馆、文化上海云等多平台同步开启。大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技术,促进供需在“云端”“指尖”对接,探索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新形态,也实现了公共文化供给的高质量服务。
首次打造沉浸式云上虚拟交互展厅
记者从市群艺馆获悉,本届“文采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这是2023年全国“文采会”的首站,也是“长三角云上文采会”的3.0版,共吸引了1226家企业、机构、平台、政府部门参与展示与交易,7101个产品走进云展厅。
具有未来感的舞台、环绕式的大屏幕、可爱娇美的虚拟主持人、甚至还有休息区……3月5日,记者进入虚拟交互展厅,这样一个现实化场景就呈现在眼前。点击“开启漫步”就可随心随步移动手机,仿佛真实漫走在展会大厅中,随时可以选择或切换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进入观展。
据了解,这是“长三角文采会”首次打造沉浸式云上虚拟交互展厅,不仅综合运用虚拟全景交互、人工智能创作、数字人等技术,打破了以往平面化的观展模式,全方位模拟展会实体和流程也为参展单位、采购单位和市民群众提供了沉浸式观展体验。
七大区域各具特色,365天“永不落幕”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云上虚拟交互展厅中,分为主会场、会客厅、圆桌会、展示区、云探馆、排行榜、交易区七个区域。其中,主会场在大会期间每天滚动播放云资源与直播内容,将最新鲜最前线的内容在第一时间分享给观展者。
会客厅、圆桌会、云探馆三个区域则将以“云端直播间”为载体,每天进行不少于8小时直播,观展者可在直播过程中参与互动。既有参展单位的特色推荐,也有行业大咖共商行业未来,“云探馆”的直播还将揭秘数字文旅生活新场景和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展示区聚集了“云资源”“享文化”“趣旅游”“融科技”“慧运营”“汇服务”“潮文创”七大文旅展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优秀产品在此进行展示,并开通市民点赞、交易洽谈、供需对接、意向发布等功能,促进供需云端对接。
排行榜板块则面向市民群众,设立了各类文旅产品及服务的点赞排行榜,并实时发布点赞量。交易区是为交易双方提供在线洽谈、在线确认意向等在线服务,并进行数据的实时统计和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并共享首个优质在线文旅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主体名录及资源库,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格局,促进公共服务资源高效配置,发挥上海在公共文化资源精准供给领域的示范效应,真正实现365天“永不落幕”。
持续创新,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样板
“我们始终以在线服务为突破口,一直在探索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新举措。”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朱静波说。据朱静波介绍,上海举办“文采会”已有7届,累计参展近5000家社会主体,逾1.2万项产品,近850万人次观展,意向总金额7.5亿元,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上海智慧和上海样板。
而在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上,“长三角文采会”也一直走在前沿:2020年完成在线配送系统开发,首次采用“线上+线下”模式;首次与“大世界演艺资源交易平台”合作,加大线上活动力度;首次设立“公共文化创新服务示范体验区”,引入众多科技创新类头部企业,共同探讨新理念、新内容、新技术和新服务在公共文化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2021年,“长三角文采会”持续创新,首次采用全程直播方式,推动更精准点单。可以说,“文采会”呈现方式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探索和积累的一次集中检验。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表示,“未来,‘长三角文采会’将更加精准地服务市民百姓的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海,也将为全国继续输送本地优质资源,为真正实现全国范围内优质文旅资源的共享共建,不断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上海市群艺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