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小区!星梦停车棚艺展上新,三星堆、龙门石窟之后有了岩彩绘画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3-04-02 18:41

摘要: 东昌新村是陆家嘴的一个老旧社区,以前是白天低头处处有垃圾,破旧的停车棚车辆杂乱停放。

昏暗的停车棚不仅明亮了,原本杂乱摆放的自行车、电瓶车也变得整齐有序。位于陆家嘴东昌新村的星梦停车棚从破旧变得整洁而又充满了艺术气息,近日,这里“上新”第三期艺术植入项目——“岩彩绘画在星梦停车棚:儿童友好与艺术不老”,再次用艺术激发老旧社区新活力。


一辆辆电瓶车与作品相契合


东昌新村是陆家嘴的一个老旧社区,停车棚更是有些破旧,车辆停放得杂乱、随意,与背后的“三件套”高楼反差明显。


2019年起,社会组织和艺术家着手对这个小区面积达450平方的大车棚进行改造,历时两年多,在居民志愿者的协助下,原本脏乱的车棚焕然一新,并取名为“星梦停车棚”,寓意星空下的美丽梦想。


星梦停车棚外景 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记者近日前往该小区,沿着小区的主干道,进门后一路直行,两旁的居民楼有着明显的年代感。但走到主干道的尽头,最新完成的巨幅壁画令人豁然开朗,旁边题为“星梦停车棚”的横幅,由小区内的书法爱好者完成。一侧的墙壁和电箱上面,张贴着两张展览海报,艺术展览的仪式感,与普通的美术馆、博物馆已经别无二致。


画家、评论家、“社区枢纽站”创始人王南溟是最初提出在星梦停车棚办展的人。经过他的牵线,2020年,小区从上海大学博物馆引进了三星堆展。2021年,又引进了龙门石窟展。


停车棚现场的三星堆展览 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现如今,停车棚的A区、B区和C区分别陈列着三星堆照片展、龙门石窟图片展和刚刚布展完成的岩彩绘画。一件件作品的下方,整齐停放着自行车、电瓶车、残疾人的助力车甚至还有儿童自行车和滑板车,作品与车辆融为一体,让艺术有了烟火气。


东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曹骏坦言,艺术作品进来之后,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更加强了,会自觉地将车辆停好。“说明艺术融入到了我们小区居民心中,这是一件骄傲的事,许多居民也会带领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到车棚。”曹骏说。


展陈难度高于博物馆美术馆


本次展览是星梦停车棚第三期的艺术植入项目,不同于前两期是将展品打印成图片在车棚展览,本次是将岩彩绘画原作带到星梦停车棚的临展区进行展览。


由于停车棚不具备展览条件,在展陈上如何呈现成为挑战难点。经过反复修改和讨论,策展团队根据停车棚的空间特征,利用停车挡板所形成的空间作为展陈动线图,在停车区域的挡板上面,将图片以灯箱的形式从上面悬挂,灯箱正反两面都有图片。


停车棚展览现场 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每当有居民推车出去或者回家停车的时候,会自然直面特展中的文献图片内容。整个停车棚原本是感应灯照明,光线比较昏暗。艺术展陈改造后,图片灯箱上的照明,也为停车棚带来了更明亮的光效。


此外,原有的车位号码牌是一张简单的红色贴纸。为了更好的展陈效果,这一贴纸如今换成了由上大博物馆设计的白色亚克力立体字的号牌,与停车棚里的挡板一起,色彩统一为白色和灰色对比,也提升了车棚的细节。


艺术作品的灯光为停车棚提供照明 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现如今,停车棚通过灯箱、灯带的不同设置划分为三个主题展览区域。王南溟介绍,不同于在博物馆和美术馆,考虑到光线问题,灯箱的亮度、作品的材质都要重新调整设计。在小区隔壁的东昌大楼,他们也曾举办展览,但狂风暴雨侵袭的台风天,把作品吹落到地上。


“居民很好心,捡起来用粘性很强的胶水把作品重新粘上去,结果贴得高高低低。我们很感谢居民,但他们不知道,我们布展都是用红外线测量,高度完全统一。”王南溟有些哭笑不得地说。


部分作品永久固定在墙壁上


据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马琳介绍,艺术如何为社区赋能,一直是中华艺术宫研究的课题,本次第三期展览展出的作品是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苗彤及其学生合作的艺术社区项目。


苗彤在现场创作永久固定作品《伎乐飞天(北周)》 社区枢纽站供图


现场面积不大,但精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岩彩壁画是苗彤与学生孙晗特地根据星梦停车棚的空间氛围,在一面墙上临摹的莫高窟第461窟窟顶南披《伎乐飞天(北周)》作品。


王南溟介绍,以往岩彩绘画工作室也会在石窟创作,这些地方距离城市遥远,这次来到星梦停车棚这一具有烟火气的地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且,这件作品特别用了亚克力罩进行保护,将来,哪怕是停车棚拆除,这幅作品依然会停留在墙壁之上,除非把墙壁敲碎。


孩子们创作的岩彩绘画作品 社区枢纽站供图


第二部分是“儿童友好与艺术不老”作为主题的亲子工作坊的成果,6幅小学生在工作坊中完成的岩彩作品展示于墙上,东昌新村的孩子们以敦煌壁画中的动物为主题,绘出具有童真的岩彩绘画,他们参与工作坊的全过程也被拍摄成纪录片,长期在车棚内循环播放。


开设美育课堂为居民做导赏


第三部分是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研究生王语菲、陈瞳、薛瑞洁创作的3组岩彩画原作。王南溟认为,通过两年多三个艺术项目的植入,完整地共建了居民停车棚中兼具使用功能的美术馆新空间,本次项目既作为星梦停车棚的临展厅启动项目,也是星梦停车棚中小区居民参与艺术体验的成果展。


“当然,岩彩绘画很抽象,很多居民说,三星堆和龙门石窟看得懂,这部分看不懂。后来,我们把原本应该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的艺术论坛、美育课堂搬到了这个小区的居民活动室,有几位小区居民也跟着坐在室内,从头听到尾,非常投入,他们现在很骄傲,说岩彩绘画我们也看得懂了。”王南溟说。


停车棚岩彩绘画作品临展区和停车棚更新过程图片展 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目前,志愿者由18位小区居民担任,他们不仅负责停车棚的环境维护,在自发学习之后,还为展览进行讲解,吸引了不少市民、学生慕名而来。居民陈国兴就是志愿者之一,他表示,艺术和社区粘合在一起进行微更新,是为了让社区的展示空间更加好,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效果。“市民能自由进出艺术场地,能自己学习到艺术,丰富了我们老年人生活。”


据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曹俊介绍,本次展览作为“从海派到新海派艺术社区”系列项目其中之一,相关师生通过跨学科教学和艺术社区展览的共同参与,把艺术社区和社区微更新、艺术动员、居民参与相结合,不仅为社区赋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居民们也通过艺术社区项目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进行讲解和维护,极大的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头图为岩彩绘画在停车棚展览入口处。 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摄 影:王卫朋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99个教学点、301门课程、惠及...

吴冠中、齐白石、爱德华·蒙克……...

苏州河畔学美妆,激活小而美的公共...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