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字文集回顾60余载学术生涯,90岁复旦教授王水照交出“毕生最重要作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3-04-10 20:21

摘要: “这辈子最重要的一份‘作业’,请大家批评指教。”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水照的《王水照文集》(下文简称《文集》)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复旦大学举行。“这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一份‘作业’,要请大家批评指教。”面对这套承载自己一生治学成果的文集,今年虚岁90高龄的他这样说。


据悉,这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文集》2021年启动编纂,2022年底定稿,收录了王水照学术历程中主要的学术著作和文章,共十卷、十四种。编纂体例和总目都由王水照亲自拟定,包括宋代文史研究、苏轼研究、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钱锺书研究以及学人纪念文字、学术随笔等诸多领域。


《文集》时间跨度长达66年。最早的文章可追溯到王水照参加1955级北京大学中文系“红皮”《中国文学史》(1958年两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所撰的“苏轼”一章,最新一篇则是他在2021年10月的一场学术会议上的手写致辞稿。《文集》折射出的,正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成长历程,也是六十馀年来中国大陆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发展、变化的生动写照。


2012年,王水照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被认为是“当代宋代文学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者之一”,但他本人却一直对出版个人文集抱持谨慎态度:“文集的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将来要在学术史上发挥作用,我的研究成果可能不会起很大作用,所以比较犹豫。


编纂《文集》,王水照有两个坚持:一是收录篇目皆为他独立撰写,凡与他人合作的一概不收;二是尽量保持历史原貌,除修正一些错讹以外,不对带有历史特征的用语、引文做特殊修改。


“我翻《文集》的时候也有很多感触,从最开始《文学史》编写到后来的研究,其中有不同和长进,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王水照坦言,岁月更迭,文字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但他有意将其以原貌呈上,旨在为溯源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时代演进打开一扇窗口。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王先生融汇了北大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中文系这三所古典文学研究重镇的学术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路数和风格特点,这是王先生能取得如此卓著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头图为王水照近照。上海古籍出版社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城市美育日”打开诗意画卷,20...

“市民梦想列车”启航!鲁迅公园内...

滨江边上演缤纷群艺!杨浦“艺·趣...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