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上海知名文化品牌之一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戏剧奖),创设于1989年,至2019年度已举办了30届。记者今日获悉,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各奖项提名名单已经产生,4月21日晚,颁奖晚会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揭晓各奖项名单。特殊贡献奖则将授予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奇。
参评剧目68台,参评演员总数118人
据统计,第31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参评剧目68台。其中,上海剧目27台,外省市剧目41台。按门类分,戏曲类剧目31台,涵盖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黄梅戏、粤剧、川剧、豫剧、婺剧、锡剧、柳子戏等10多个剧种;话剧、儿童剧、滑稽戏共28台;音乐剧、舞剧、歌剧、杂技剧共9台。
本届参评演员总数118人,其中,参评主角奖的有55人,参评配角奖的有35人;参评新人主角奖的有12人,参评新人配角奖的有16人。上海院团演员40人,外省市院团演员78人。从本届各奖项入围演员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们除了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有艺术表演方面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入围主配角奖的演员中,中生代发挥出色,表现突出,此外也有不少“文艺两新”戏剧演员入围。
音乐剧、舞剧、杂技剧皆有参评
本届参评剧团、剧目覆盖面广,各剧种百花齐放,舞台表演样式多元,充分显示了上海这个演艺“码头”的强劲吸引力。
从参评单位来看,申报的院团既有“国字头”院团,也有地市县级院团,还有稀有小剧种首次亮相,体现了白玉兰戏剧奖海纳百川的精神,彰显了上海戏剧大码头的地位。除国有院团外,也有相当数量的民营院团参评,显示出近年来民营院团繁荣发展的势头。
从剧目来看,延续了近年来现代戏的强劲创作力,这些剧目遵循了现实主义创作规律,反映了当今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舞台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的申报中,有2部音乐剧、3部舞剧、2部杂技剧参评。这一方面反映出近年来在上海的演出市场上,音乐剧、舞剧异军突起,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杂技剧作为一个在演艺市场新兴的剧种,表现也十分亮眼;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艺术门类的表演水平在提升,更加注重戏剧化表达。
陈奇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授予94岁高龄、从艺75年的表演艺术家陈奇。
陈奇,1929年出生于河北唐山。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在中学时期,她就被中共地下组织创办的洪流剧社吸收为演员,并开启了她的戏剧事业,一投身就是75年,成为上海戏剧界当之无愧的常青树。
她师从戏剧大师黄佐临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将求真务实、抱朴守正的戏剧精神延续到了舞台工作中。新中国成立后,陈奇加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在《刘胡兰》《枯木逢春》《于无声处》等经典剧目中均奉献了精彩的演出。
话剧《蜻蜓》中,她将性格复杂的少女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该剧连演500场,场场座无虚席,她也成为当时备受观众喜爱的青年女演员。1981年起,陈奇开启影视剧之路,在《上海一家人》《十六岁花季》《孽债》《夺子战争》等剧中塑造了很多经典老太太的形象,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国民奶奶”。
88米长的“数字红毯”将首度亮相
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的颁奖晚会,秉承“节俭、务实”的原则,力争以“精品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目标追求,在充分体现戏剧艺术自有的经典性与艺术感的同时,为呼应当下数字城市的时代发展方向,以数字化、科技感的呈现方式为艺术赋能。
长达88米的“数字红毯”将首度亮相白玉兰戏剧奖颁奖晚会,这条冠以“复兴之路”的“数字红毯”由最新CG特效等创新制作呈现,独一无二的“数字红毯”有望刷新多项红毯记录。红毯以上海文化广场复兴中路的主入口为起点,延伸至主剧场门口。
届时,历届白玉兰戏剧奖获奖代表、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入围演员、本届白玉兰戏剧奖评委、相关中外剧组主创、海内外戏剧工作者代表等将走上红毯,一路光影相随,也寓意白玉兰戏剧奖暌违三年之后,于第31届华丽重启、绚烂绽放。
头图为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新闻通气会现场。组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