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入选剧目,由上海音乐学院出品的经典歌剧《茶花女》日前在杭州剧院连演两场,一票难求。这是继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之后国内罕见的全本大制作,上音学子们高水准的表现也收获了观众和业界的一致好评。“应该说,这部剧是学校坚持将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高度融合的成果。”上音院长廖昌永如是感慨。
众所周知,《茶花女》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三幕歌剧,以小仲马同名小说为蓝本,用音乐传达发人深省的悲剧力量。无论是在人物心理上的细节描写、歌调上的诚挚优美,还是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都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的特点,《茶花女》也因此被看作世界歌剧巨著。今年恰逢威尔第诞辰210周年,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再度排演这部歌剧,向经典致敬。
尽管舞台上学生们的表现已经非常成熟,但毕竟是一群年轻人。“歌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各种艺术的集大成者,老实说,排练起来还是非常苦的。”该剧制作人、上音声歌系教授王凯蔚坦言,怎么才能在日常教学之余的短暂时间里保证排练水平和最终的舞台呈现,上音在大剧、大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的传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音《茶花女》剧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受访者供图
据上音声歌系党总支书记陈晓翌透露,“这次《茶花女》的演出主体是学生,我们通过声部长、学生党员、团学骨干等,积极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给他们加油打气,最终带动了整个剧组的氛围。”此前的出征仪式上,院长廖昌永也特别给师生代表们上了一堂音乐思政课。
可喜的是,亮相中国歌剧节后,上音版《茶花女》受到了杭州观众的一致好评,连续两场演出都是座无虚席。廖昌永告诉记者,能排这等规格《茶花女》的文艺机构尤其是文艺院校,国内并不多。“这次的《茶花女》,无论是声歌系还是管弦系,上音都派出了两套最强阵容,大家‘联合大作业’,也体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的成功。”
上音学生蔡程昱首次出演全舞台歌剧男主角。受访者供图
比如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蔡程昱,此次就是首次出演全舞台歌剧男主角。从接到任务起,他丝毫不敢懈怠,“排演过程中,老师们都是以职业歌剧演员的标准来要求我,不会因为我是个学生就放低标准。”这让蔡程昱受益良多。
而在乐池里的交响乐队同样如此,尽管没被观众看见,但他们在整部剧中的分量极重。为此,管弦系和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一同组建的歌剧配套乐团都派上了“好手”,并邀请了职业名家给学生们指导剖析。
上音版《茶花女》闪耀中国歌剧节。受访者供图
此外,给观众带去视听震撼的舞美制作,是上音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的杰作;排演保障方面,艺管系首次派遣了驻组教师,带队整建制嵌入剧组;而在剧目推广和导赏方面,音乐学系则积极组织乐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普及专业知识,同样有效推广了该剧。
“用世界歌剧经典作品,锻炼我们的民族歌剧人才队伍,这是《茶花女》排演最大的意义。”在廖昌永看来,上海音乐学院历来注重艺术实践,坚持通过排演经典作品来提升学生的舞台积累和艺术品格,“我们也非常关注国际化办学,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国际交流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意识,打造国际一流的音乐人才。”
头图为上音版《茶花女》亮相中国歌剧节。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