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马奈、梵高的这些画作首度来华,浦东美术馆新展呈现西方艺术六百年演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3-06-22 10:44

摘要: 与近70位艺术巨匠的时代对话。


6月22日,浦东美术馆推出展览“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展览精选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中跨越六个世纪的绘画珍品,呈现了自文艺复兴直至战后欧洲和美国艺术的“西方艺术画卷”,引领观众通过名家真迹了解西方世界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在过去六百年间的变迁。这是提森博物馆自建馆以来的首次大型国际展览,展出作品均为第一次亮相中国。


展览现场。劳动报颜筱依 摄影


与近70位艺术巨匠的时代对话


展览“六百年之巨匠”集合了70幅来自近70位艺术大师的宝贵真迹。拉斐尔、彼得·保罗·鲁本斯、爱德华·马奈、文森特·梵高、瓦西里·康定斯基、马克·夏加尔、乔治亚·欧姬芙、安德鲁·怀斯等国内观众熟知的欧美艺术大师杰作亲临现场,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展览按照时间线索,展示了15世纪起至20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涵盖了诸多重要的艺术流派,包括文艺复兴、风格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俄罗斯先锋派、美国现代主义、不定形艺术、波普艺术、美国现实主义等,展开了一卷浓缩的西方绘画史。


其中,多件提森博物馆馆藏珍宝悉数亮相:《年轻男子肖像》出自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有着柔和的主色调以及精美的光线效果;巴洛克的理想典范彼得·保罗·鲁本斯的《维纳斯和丘比特》完美展现了艺术家叙事性绘画中的丰盈之美;威尼斯城市景观画的杰出代表卡纳莱托带来《从威尼斯圣维奥眺望大运河》,通过高视角精准地描绘了威尼斯的城市地标与生活细节;法国现实主义开创者古斯塔夫·库尔贝的《溪流》是其职业生涯后期的经典之作,在捕捉风景真实性的同时保留了对绘画的主观感受;后印象派大师文森特·梵高的《阿尔勒的装卸工》展现出其风格的转变,他放弃了点彩派与印象派的画法,以强烈的色彩表达情感;超现实主义“教父”马克·夏加尔的《乡村圣母》描绘了被天使环绕的圣母子,一个想象力洋溢的梦幻世界跃然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现代主义绘画之父爱德华·马奈的佳作——《女骑士》。女骑士英姿飒爽,自由的运笔技巧营造出随性、鲜活的氛围,黑色的服饰呈现出艺术家对黑色的超凡表现力,以及捕捉光泽、轮廓和纹理的自如。这一作品曾在2011年法国奥赛博物馆举办的“马奈——现代艺术缔造者”大展中作为重点作品展出,并被选为主视觉海报出现在巴黎街头引起万众瞩目。


展览现场。劳动报颜筱依 摄影


八大展览空间,横跨六个世纪


展览分为八个主题空间,长达六个世纪的绘画真迹涵盖肖像、风景、静物、风俗等体裁,串联起一部“西方绘画的百科全书”。


作为提森博物馆馆藏中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体裁,肖像画为整个展览拉开帷幕。“文艺复兴时期的面孔:欧洲北部与南部的肖像画”聚焦于1450至1550年间的肖像画,展现了这一绘画体裁自宗教画分离出来成为独立表现形式。“巴洛克绘画:现实与情感”呈现了荷兰17世纪的绘画世界,蓬勃发展的艺术市场使画家们更为专攻具体的领域,风景、室内、农村风光、禽鸟……不一而足。“18世纪欧洲:视角、风景、肖像及其他主题”致力于呈现18世纪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绘画面貌。


进入19世纪,巴黎成为当时的欧洲艺术和西方绘画之都。“19世纪欧洲:法国现实主义与印象派”着眼于法国的现代生活。“美国19世纪绘画”则关注美国印象派和风景画的类似演变,这一时期的风景画通过对景观的神话化表现重申了民族精神。


“20世纪欧洲:表现主义”精选包括“野兽派”、“桥社”和“青骑士”在内的数个表现主义团体,以及俄罗斯先锋派的佳作。“20世纪欧洲:立体主义传统”则聚焦于对形状进行分析式拆解和重构的立体主义,以及抽象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战后欧洲及美国艺术”见证了艺术中心由欧洲向美国的转移——几何抽象主义和不定形抽象主义在欧美大获成功,以及回归具象现实主义的势头逐渐崭露。


头图为展览现场。劳动报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领跑全国,率先发布《上海打造...

2022年全国纪录片播出时长超8...

用歌声“浸润”喀什! 上海轻音乐...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