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及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曾在2020年推出人口科幻小说《永生之后》。时隔三年,这部探讨生命意义及人类文明延续的作品,被导演周可正式改编为同名沉浸式影音剧,并将于7月14日至16日在上音歌剧院上演,带领观众在沉浸式游戏里预见未来社会。
《永生之后》是由梁建章在研究人口经济学问题十多年后创作的科幻寓言小说,全书依靠奇妙脑洞创造出一个“永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开发出了“永生药”。然而,地球资源有限,“永生不老”与“繁衍后代”无法同时达成,于是,地球人类按照自身意愿分成了“长生区”与“生死区”,两方按照自己的观念各自发展,故事也由此展开。
三年前小说刚刚面世时,梁建章就曾提到,希望能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其进行再创作,将小说的命题和讨论的话题呈现在公众面前,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也希望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推演与想象来探讨人类文明生命的意义。
三年过去了,《永生之后》进入知名舞台剧导演周可的视野,并被其改编为了一部颇具新意的沉浸式互动影音舞台剧。“这不是一次传统的舞台剧改编,”周可将这部作品的设定比喻成了一个具有互动性的游戏,并通过其与观众建立起对话关系,“我觉得这就像观众走到一个场域当中,我们设置了这样的时代背景,共同去营造一个未来的生活环境。然后我们身处在这个故事中和情境里,一起来发现自己的内在,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知中探索未来。”
互动影音剧《永生之后》舞美设计图。受访者供图
基于此,影音剧《永生之后》的创作团队尝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剧场体验:在原著小说中,“科幻”与“选择”是阅读体验的核心;而在剧场中,大量的多媒体影音设计与现场交互设计,将带领观众还原这两项体验,创造出与“被动观看”截然不同的一种新型看剧模式。
比如在舞台上,“多维空间”的设计被用于呈现未来与科技元素,通过多媒体投影和舞美结构在平面空间里营造立体感与纵深感,实现场景的可视化。“生死区”和“长命区”各有独特的风格,会在不同的场景出现,同时,也会有部分共用的空间,科技感与“烟火气”并存。
而影像与台上演员的对话互动以及现场的实时摄影,则打造出不一样的视觉交互体验。另外,设计的边界也不仅局限于舞台之上,还延伸到了剧场结构,包括观众的进场通道中,从而增加观剧的体验感和代入感。
值得一提的是,贯穿全剧的选择,不仅仅是“服药与否”或“生死阵营”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去思考和追问生命真正的意义,这也是本剧的创作核心。“这是一场关于人性,关于生命的论辩。”正如导演周可所说,“戏剧未必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是通过抛出一个话题,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和观众一起共同去探索和思考当下跟我们有连结的这些问题。”周可说。
据悉,《永生之后》将于7月14日至16日连续三天在上音歌剧院上演,与观众一起领略极具科技感的“未来世界”。
头图为互动影音剧《永生之后》海报。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