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上海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435.6元,实物消费为主,00后人均体育消费最高

报告显示:上海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435.6元,实物消费为主,00后人均体育消费最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2023-07-12 11:09

2022年上海居民仍以实物型体育消费(59.5%)为主。

7月11日,2023年上海体育产业交流大会暨上海体育消费节成果发布在嘉定举行,《2022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在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上海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435.6元,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32%)和人均消费支出比重(7.46%)基本持平于2021年,仍旧领先全国大部分城市。据此测算,2022年上海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约为850.62亿元。


买衣服、买器材,依然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


2022年上海体育消费受到全年疫情的显著影响,不论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相比上一年有所紧缩。从结构上看,2022年上海居民仍以实物型体育消费(59.5%)为主,服务型体育消费比重(40.5%)较2021年有所降低,但较2020年仍有所增长。


体育消费的明细。报告发布方供图


运动服装鞋帽、运动装备器材、智能体育设备、健身会费及指导均处在发展优势区,人均消费金额及消费发生率均较高;体育培训和教育发生率虽不算高,但人均消费金额较高,处在发展维持区;户外运动装备、场地和相关器材用品租金、运动代餐/补剂/饮品、体育彩票消费发生率较高,人均消费金额较低,处在发展修补区;体育旅游、体育赛事及其他体育相关消费领域处在发展机会区。


人均消费额:女性高于男性,未成年人高于成年人


总体上,越年轻体育消费能力越强,服务型消费比例越高,消费结构更加均衡。00后及以后群体的人均体育消费金额最高,远超其他代际;80后和90后体育消费情况不相上下。


00后及以后群体服务型消费比例最高(49.2%),消费“体育教育培训服务”“健身会费及指导”的金额远高于其他代际。60后及以前群体相对消费习惯偏向传统,行业应做好市场化、智能化与适老化并重的准备。


不同群体的体育消费情况。报告发布方供图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更多的家长关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上海未成年群体人均体育消费是成年人的约2倍,而成年人消费金额与未成年人差距较2021年有所缩小。


上海成年女性人均体育消费金额为3326.6元,较男性高148.8元。同时,成年女性对服务型体育消费投入更多,尤其在健身会费及指导、体育培训和教育上的消费显著高于男性。未成年人方面,女孩消费发生率略高于男孩,而男孩人均体育消费金额远高于女孩,差值达千元以上,女孩的体育需求可能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


体育消费预期向好,约3成受访者愿意增加投入


本次调查关注的四类(户外、钓鱼、冰雪、电竞)新兴运动中,户外运动展现蓬勃生命力,群众基础最广(消费发生率29%),但人均消费较低(1192元);钓鱼运动人均消费最高(2317.4元),冰雪运动次之(2198.1元)。


居民总体体育消费情况。报告发布方供图


场地供给优化、消费专项促进、丰富赛事活动是吸引居民体育消费最核心的三大因素。其中,场地优化不再局限于“新增”,服务完善的需求也被大量提及。此外,居民们也希望产业发展更多考虑公益性、群体友好性和配套性。


未来一年,体育消费趋势预期向好。据调查显示,计划2023年增加体育消费领域投入的受访者占32.03%,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3.4个百分点。虽然本市居民对健康消费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但体育行业也需灵活应对居民谨慎的消费决策,理解居民对产品及服务的价值权衡。


此项调查由上海市体育局委托上海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开展,采用电话调查形式,调查接触量总计248897个样本,共回收分析9706份有效居民样本,覆盖上海市全部街镇。


头图为《2022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发布情况。上海体育产业交流大会图

责任编辑:郭娜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