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永生之后》舞台剧上海首演:探讨生命意义与人类未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3-07-15 16:31

摘要: 《永生之后》的故事,以“永生药”的发明为背景设定,描绘了一个因为“永生”而停止繁衍和代际更迭的人类文明。


7月14日,由同名科幻小说《永生之后》改编的舞台剧,在上海上音歌剧院开启了首场演出。小说原著作者为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舞台剧《永生之后》由上海冠佑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知名话剧、音乐剧导演周可执导。


《永生之后》的故事,以“永生药”的发明为背景设定,描绘了一个因为“永生”而停止繁衍和代际更迭的人类文明。梁建章创作的初衷在于,将自己对于人类未来与社会创新的思索,融入到一个具象的科幻故事中,并激发大众对于生命意义、文明传承等更宏大命题的思考。


在《永生之后》的故事中,随处可见梁建章对于“生命的意义”这一哲学思辨的“探讨式呈现”。当社会缺乏创新、活力将会是什么场景?在普及了“永生药”的长生区,人类平均寿命到达了一万岁——随之而来的,则是整个社会对风险的极其厌恶,年轻人成长速度极度减缓。在故事中,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晋升需要等待10年,60岁以下都被认为是“年轻人”、应该做最基层的工作。


很多熟悉梁建章研究的学者认为,这与梁建章《人口战略》中描述的日本企业老龄化“阻挡效应”非常相似。20世纪70年代,日本有近32%的经理的年龄在35岁以下,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下降了近一半,只有16.4%。《永生之后》用了一种戏剧化手法,将“极端老龄化”对社会创新的危害做了更生动的描述。


有趣的是,《永生之后》在故事的结尾,用宇宙探索作为平衡“永生还是创新”两难选择的关键技术:这在现实中,与诸如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对太空旅行的执着也有相通之处;另外,6月29日,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创立的企业维珍银河公司,已经成功将第一批付费客户送入太空边缘、并返回了地面,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作为“创新+旅行”两方面都最为顶尖的太空旅行,成为了梁建章在科幻故事中开出的“终极药方”。


头图为《永生之后》舞台剧现场剧照。携程 供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