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老时间,相会老地方!上海书展2023迎来“大年”,他们都准备“大干一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3-08-16 18:17

摘要: 让上海书展真正成为服务全国的大平台。

还是金秋8月,还在上海展览中心。8月16日,作为中国出版业最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大众书展之一,2023年上海书展拉开大幕。接下来为期一周的时间里,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作者、出版人相约老时间、老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因疫情2021年暂停一届,2022年又于冬季“小规模”举办后,经过19年精心打造和探索发展的上海书展,终于再度迎来自己的“大年”。


图为读者在2023上海书展序厅拍照。劳动报颜筱依 摄影


回归

读者和工作人员都准备“大干一场”


在序厅,雕花穹顶之下,巨大的红色造型高立,以中国传统的剪纸勾勒出各种阅读场景,今年书展主雕塑镂空剪纸风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底座一句“让上海书展真正成为服务全国的大平台”格外醒目。


走进中央大厅,这里被中国出版集团世纪出版集团和主宾省四川展区所占据。让读者惊喜的是,今年,读书活动和图书展销不再同处一室,读者在中央大厅可以完全不被打扰地沉浸在书的海洋之中。


在开幕前一天进行的提前探营中,记者看到,各大出版社的编辑和工作人员齐齐出动,搬书运书布置展台,有的甚至早早开启了直播模式,为营销预热。“已经好久没有在这么忙碌的状态下布置这么多书,好几年没有这个感觉了,准备大干一场。”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人员周钦说道。


图为2023上海书展现场。劳动报颜筱依 摄影


和准备大干一场的工作人员一样,在小红书、豆瓣等社交平台上“找搭子”组团看展的年轻人们也早已经摩拳擦掌了。网民“甜甜酸枣糕”一周前就开始发帖寻人:“有无一起去书展逛逛的宝子?倾向于19日,日场晚场都可以,平时看书不多但每年书展都想凑凑热闹,哈哈。”下方评论响应者甚众。


网友“雪球”则晒出了自己的购票信息:“下周去书展逛逛吧,有两年没去了。”她的愿望很简单:“希望今年不需要全程戴口罩,书展是比较安静的展,岁数大了嫌其他展太闹腾。”


图为主宾省四川省展区。劳动报颜筱依 摄影


拥抱

各地出版社展销面积比去年增加40%


“对行业来讲,她起到一个行业的风向标作用,对读者来讲,还能够起到一个探照灯的作用,因为上海书展早已经不仅仅是上海的书展,她其实是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何奎说。如今,打造“在上海的全国性书展”,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同目标。


中国出版集团作为“国家队”,汇聚众多“中字头”“国字号”“人民牌”“新华系”等重要出版发行机构和艺术品经营、图书版权贸易等行业领军企业,有23家出版单位600余人参展,展销图书5000余种近40000册。


今年的上海书展,仅各地出版社展销面积就比去年增加了40%,蓝色调“世纪大道”和红色调“中国出版集团”分列两侧,环绕着居中的四川主宾省展区,传递今年上海书展近悦远来、拥抱全国的开放姿态。


图为主宾省四川省展区。劳动报颜筱依 摄影


连续两年成为上海书展主宾省的四川省展区,再次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与海派文化拥抱。三星堆、大熊猫等元素吸引了不少小读者、大朋友现场打卡。《叶嘉莹论苏轼词》《三苏文化大辞典》等“三苏文化”首批书籍已有21种494册。


今年的上海书展还在各区及临港新片区设置了特色分会场和阅读分会场,“2023上海书展三明分会场”则将于8月17日至20日落地福建省三明市。为支援北方水灾受灾图书发行企业,展方还发起了“您买书我捐款”“您购票我捐款”等活动。


图为未来阅读展区阅文站台。劳动报颜筱依 摄影


融合

科技跨界解锁更多阅读新“姿势”


在未来阅读展区,走进一间风格复古的“时光照相馆”,老式的家具、昏黄的路灯、锈迹斑斑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在这里,你可以免费得到一张《人世间》同款证件照。这里是阅文“IP时光穿梭机”的其中一站。


离开照相馆,再走进好物空间站、未来阅读舱,《诡秘之主》《鬼吹灯》《庆余年》《全职高手》等网络文学发展二十余年的经典IP,涵盖实体出版到有声、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的多元业态展示,彰显出网络出版的勃勃生机。


帆书则在书展集结了站内优质讲书资源:邀请8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甄选全球社科、人文、心理领域品质好书的“非凡精读馆”,将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等领域内容与数字化相结合的“书卷里的中国”“科创导读”等,读者在现场都可扫码试听。


图为2023上海书展现场。劳动报颜筱依 摄影


除了阅文和帆书、喜马拉雅、七猫等数字化阅读企业,还有抖音、京东等设置直播间、特色活动等。让老读者们感慨的是,如今的书展不再仅是一摞摞图书筑起高墙,而是通过打通拓宽多种阅读推广渠道,让图书信息畅通无阻地抵达读者面前。


“今年的书展我们采取了一个新的办法,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那么通过线下的打卡,引导大家到线上来体验优质阅读。”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告诉记者。


无论是重点新书发布会、作者分享会等采用线上同步直播方式,还是联动B站、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种草”,各家出版社都在想方设法利用新媒体融合的方式,拓展自身的影响力。


图为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主办方供图


聚会

各国作家学者组成“叙事共同体”


“共同体(community)也可以翻译为社区、家园,这是一场文学亲友的世界级聚会。我作为一个老上海人,欢迎大家回家。”书展开幕前夕,在虹口区建投书局举行的第十届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俊的开场白热情而直接。


今年主论坛围绕“叙事共同体”展开,分上下半场,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吴俊教授和作家、翻译家黄昱宁担任学术主持。西班牙作家洛伦佐·席尔瓦、奥地利作家菲利普·韦斯、阿根廷作家萨尔瓦多·马利纳罗,学者陈福民、顾春芳、倪文尖、唐克扬及摄影家逄小威等轮番上台,发表主题演讲。


自2011年创立以来,今年已是上海国际文学周的第十年。作为上海书展的特色子品牌,上海国际文学周始终是中外作家进行文化交流、文学探讨的重要平台,迄今为止共邀请到了250多位中外作家、学者,包括4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在作家陈福民眼里,小说家们必须在传统的文字崇拜之外,正视和回应新的文明挑战与新的叙事可能性。“我们从文学中来,捍卫语言文字的美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义务,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个义务同时包含着深刻复杂的文明话题与时代形势,要求文学叙事直面新的挑战,走进新的文明。”


之后的6天里,共计有28位文学周嘉宾将参加40多场各类活动,包括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举办的“诗歌之夜”,在上海展览中心、思南文学之家、朵云书院、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等地举办的文学对谈和签售分享活动,并且首度在多个活动里采用网络直播手段,让更多文学爱好者、读者能“亲历现场”。


头图为2023上海书展中央大厅。劳动报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四川“熊猫”与上海“鲁迅”牵手了...

上海书展8月16日上午开幕!记者...

上海首家残疾人友好书店举办音乐沙...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