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话剧《海菜花开》在上海交通大学菁菁堂首演。作为校园原创“大师剧”,《海菜花开》演职人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全部由上海交通大学师生组成。他们将新时代“老人与海”的故事,述说给每一位观众。
“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设计和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辈子不后悔!”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孔海南”站在舞台中央,铿锵有力的话语响彻交大菁菁堂。这部由交大师生自编自演的话剧,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孔海南教授的洱海治理经历为蓝本,演绎出孔海南教授及其团队扎根西南20余载,守护洱海水清花开的感人故事。
这个暑假,50余位同学,从全校20余个学院、本硕博不同年级汇聚,从零起步、扎根剧组、刻苦排练,用一个暑假做一次最难忘的事情。
据悉,从2022年初剧本策划到2023年9月正式演出,《海菜花开》的筹备工作历时近两年。为了还原最真实的情景和细节,剧组导演与交大师生一对一细细打磨剧本与演技,翻阅文字和影视资料30余部,多次与孔海南先生和其助手座谈……这堂以话剧为载体的美育课与思政课,把融合科学家精神与教育家精神的“大师”精神沉浸式地传递给新时代的青年们。
“这次我们通过最前沿的视觉技术,充分挖掘丰富的校史资源,将校徽、校园建筑融入舞台设计,希望让交大学子们在观看剧目的同时增加对学校历史的了解。此外,也希望通过话剧的形式,展现‘大师’的力量。”《海菜花开》总导演王培谈及创作初衷时说道。
据悉,2000年,心系祖国的孔海南教授从日本归国,投身祖国的水治理事业,带领团队打响一场旷日持久的“洱海保卫战”。十余年来,团队共计师生1000余人次驻守一线,共完成野外样品采集30000余次,分析水质指标160000余次。从稀疏难见,到成片开放,海菜花的复苏,见证着孔海南教授坚持一线治理洱海水质的经历。在水治理工作卓有成效后,孔海南又着力推进海菜花的产业化,积极推动“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
头图为原创大师剧《海菜花开》首演现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