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国家42件展品将于明日对公众开放!探营第七届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美慧 发布时间:2023-09-19 16:58

摘要: 探营第七届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


第七届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将于9月2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届时将展览由来自16个国家的28位艺术家创作的42件展品。展览中有哪些精彩作品?9月18日,笔者来到主展区上海静安雕塑公园探营,先睹为快。


户外展区:雕塑艺术与公园景观交融


从1号门走入公园,很快便能看到碧绿草地上,一只小“云狗”和一个小“云人”对坐在一起——这是由常居阿姆斯特丹的艺术家拉姆·卡齐尔带来的《此时此地》。


《此时此地》中,一只小“云狗”和一个小“云人”对坐。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为什么小狗和小人的头上都顶着一朵云?“实际上,云是一直在变化的东西。你看着它们,一秒钟后它们就已经不同了,”拉姆·卡齐尔介绍道,“我曾经一直在思考思想和云之间的联系,因为我们的思想就像云一样,它们来了,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消失。我想要一个思想的守护者,来保护对我们有帮助的思想。”在这个作品中,瞬息万变的云便是人类多变想法的象征,小狗的灵感则来源于中国的石狮子,就像石狮子保护着重要场所一样,小狗也保护着人类的思想。


同时,小“云狗”和小“云人”的相处,也寓示着人与自然的联系。“小‘云狗’代表了这个美丽公园中关于自然的部分,而小‘云人’的存在,则是邀请游客走过来、坐下去,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拉姆·卡齐尔说道。


漫步于公园中,还能看到15个色彩鲜艳的垂直梯子雕塑,那是英国艺术家吉姆·兰比创作的《镜梯凝视》,镜面交错在彩色梯子的间隔中,在反射周边静态环境的同时也能捕捉到游客的动作,让游客和作品之间形成有趣的互动。由德国雕塑家、视觉艺术家卡婷卡·柏克带来的作品《世界桥》也让人印象深刻,远远看过去,一座螺旋桥穿过了一棵树,笔者亲身体验,沿着弯弯绕绕的楼梯走了上去,在苍翠的枝叶间与沿着另一侧楼梯走上来的人相遇,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灵、与建筑之美交融的可能。



笔者亲身体验,走上《世界桥》。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室内展区:现实空间与多媒体艺术互动


除了户外艺术品,本次展览也有在室内呈现的作品。走入一个充满“尖刺”的房间,可以在感受脚下硅胶软刺柔软触感的同时,观看由中国艺术家刘毅带来的短片《好想喜欢你》。


刘毅与她的作品《好想喜欢你》。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在短片中,刘毅将刺猬和气球置于同一个空间里:刺猬通过身上的尖刺保护自己不被伤害,气球则随时可能飘走或破裂,这两个存在都代表着人类生存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也都暗示着一个需要保护和自我维护的自我。刺猬和气球所表现出的柔软和尖锐的碰撞,也正是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困境。


刺猬是刘毅的宠物,她每天都会观察它们,包括它们如何拥抱。因为带刺,它们拥抱时会刺伤彼此,如何拥抱就成为它们应该处理的一个问题。“‘好想’,是理性和情感博弈的状态,这种博弈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刘毅说道。


在展厅中,所有看似可怕的“尖刺”,实际上都是柔软的,不会对游客造成伤害。“我希望大家走进来面对这些尖锐物体的时候,可以想到自己生活中是否有这样尖锐或者是难以抉择的时刻,你将如何反应,或是如何保护好自己?”刘毅说道。


告别前,刘毅最后向笔者分享了一个小细节——地上的四个尖刺沙发也由她亲手设计,沙发标签上,印着她设计成刺猬模样的英文签名。“这个沙发名叫‘刺座’,”讲到这里的时候刘毅笑了,“是的,这是一个谐音。”


“刺座”的标签上,印着刘毅设计成刺猬模样的签名。李美慧 摄影


头图为第七届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现场,作品《镜梯凝视》。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李美慧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艺术苏河”今日启航!静安区将大...

青年职工积极参加2023“苏河湾...

2023“苏河湾”上海桨板公开赛...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