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后的第14个比赛日,不知不觉间已经进入尾声。劳动报记者从当天举行的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亚运会共设481个小项,吸引了亚洲全部45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团共11830名运动员参加,是史上设项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竞赛组织难度最为复杂的一届亚运会。
谈及本届亚运会的竞赛组织运行,杭州亚运会竞赛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朱启南用三个词进行了总结。
一是竞赛进程“稳健”。从9月9日至10月7日,已在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等54个竞赛场馆顺利完成了28个大项、37个分项、432个小项共5295场比赛,基本实现了杭州亚组委向亚奥理事会安全办赛的庄严承诺。
二是竞赛保障“一流”。赛时各竞赛场馆始终保持着良好运行状态,为参赛运动员展示自身水平提供了充分的软硬件条件。截至10月6日,本届亚运会已产生了432枚金牌,有27个国家与地区的运动员获得金牌,有36个国家与地区运动员登上领奖台,累计打破世界纪录15项、亚洲纪录28项和赛会纪录150项。
中国铅球名将巩立姣、宋佳媛包揽亚运金银牌。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三是竞赛服务“专业”。“我们坚持‘服务无小事’的原则,在规范、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协调解决运动员、技术官员的各类服务保障事项。”据朱启南透露,自开村以来,亚运村的竞赛信息服务台先后完成了代表团训练安排出表13810份,接受竞赛咨询4043人次、涉及问题3407个。
值得一提的是,朱启南既是本届杭州亚运会的幕后工作人员之一,也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对于自己身份的转变,朱启南感叹,“从奥运冠军到体育工作者,这次亚运之旅给我最深的感受在于,亚运筹办的整个周期,让我见证了中国体育的快速发展。”
“从竞技体育角度来讲,我们一次次在各种国际大赛中取得新的突破,在群众体育方面及体育产业方面,这几年也不断得到了全方位的补齐。”在朱启南看来,体育的力量凝聚了我们国人和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借亚运会这个窗口,中国也向全世界展示了风景这边独好的独特魅力。
头图为杭州亚运会女子体操冠军章瑾。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