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晚上,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开幕式以“心相约,梦闪耀”为主题,表达了亚残运健儿在奔赴梦想的征途上携手向前的思想。最终的主火炬点燃环节,由最后一棒残疾人火炬手以智能仿生手与火炬“桂冠”交握进行点燃。
“桂花”是杭州市市花,10月的杭州金桂飘香。与之前的亚运会一脉相承,亚残运会开幕式现场以“金桂之花”作为代表形象贯穿始终,展现“金桂之花”到“金桂花冠”到“金桂之树”不断变化,希望传递出运动员们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积少成多,最终在赛场上一朝折桂的美好寓意。
听障儿童手执国旗入场。新华社图
现场,22组金桂花团将借助威亚从分散到汇聚,进行多次造型变化,最终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金桂花冠”,迎接各参赛国家和地区运动员入场。之后,36名健全舞者与36名轮椅舞者配合舞蹈,展示运动员在奔赴梦想的征途上携手向前,以残健共融的精神浇灌成“金桂之树”,释放出象征着梦想与荣耀的“金桂之光”。
除了“桂”,开幕式现场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形象是“印”。总导演沙晓岚表示,残疾人运动员们因反复练习身上留下的伤痕,轮椅车轮在地上形成的深深印记,这些是他们努力的痕迹,也是他们成功的印记。
同时,开幕式通过西泠印社的中国篆刻艺术展现“金石为开”,将短片中金石篆刻的手法与现场残疾人运动员“刀锋战士”的肢体动作相结合,把“东方美学”“中国式浪漫”创造性融入体育精神。现场引导牌正反面的“心相约,梦闪耀”篆刻印章也出自西泠印社,彰显着文化底蕴、展现杭州气韵。
主火炬手准备用智能仿生手点火。央视图
开幕式主火炬点燃一直备受关注。之前的亚运会上,数字人“弄潮儿”奔赴现场点火,实现了大型综合性开幕式首次上亿人同时点火的创举。本次亚残运会,在吉祥物“飞飞”的帮助下,最后一棒残疾人火炬手以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同样感染并感动了全场观众。
整个开幕式创意与策划,围绕着“残健共融”这一思想展开。从入场仪式、文艺表演到主火炬点燃,开幕式各个环节都邀请残疾人参与表演。在国旗入场、升国旗奏唱国歌、主题歌三个仪式环节,由专业老师带领残疾人及健全人演员共同组成的手语方阵。以手语表达的方式演绎国歌、《我的祖国》等歌曲,以“无声的合唱”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新华社图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主新闻发言人陈卫强介绍,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共有22个大项、564个小项,共有44个国家(地区)的近5200人参加,其中运动员近3100名,代表团官员2090多名,同时还有1550多名技术官员、3090多名媒体人士参加,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
据了解,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计723人,代表团运动员439人,包括男运动员221人、女运动员218人,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年龄26.5岁,年龄最大的是乒乓球运动员高延明58岁,年龄最小的是国际象棋运动员杨亦潇13岁。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全部22个大项、397个小项的比赛。
头图为开幕式表演现场。新华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