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海派农民画·魅力最虹桥——‘农民画传承与发展’长三角地区主题交流活动”在长宁区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农民画优秀作品在此集中展示,“海派农民画院”揭牌成立。
在位于新泾镇社区文化事务中心的虹桥·艺空间里,展示了来自新泾镇、金山区、南京六合、安徽青阳等地方的农民画作品。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传统多见的反映田园丰收景象的以外,还有描述航模运动、中秋节活动、石库门生活的,加入了很多当下生活的元素,空间也不仅仅是在乡村,画卷里还呈现出了城市发展的各个角落和变迁。
每一个地方的农民画各有特色。长宁区新泾镇有着“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字招牌,是长宁的非遗文化品牌,这里作品被称之为西郊农民画,来源于上海西郊丰富的乡村生活和劳作记忆。西郊农民画,以高丽纸为载体,以水粉为颜料,水墨勾线,重彩艳丽,人物夸张,配以现代的重彩技法,在传统与现代艺术的交融中,催生出具有独特画风的绘画艺术。
据介绍,此次主题交流活动邀请长三角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地区和美术、非遗、民俗界专家共同参与,为这项传统美术在新时代的发展出谋划策。比如,从农民画作品交流展层面,各地方农民画创作题材广泛,创作形式多样,为交流、拓展农民画创作提供了互动借鉴的良好平台;从理论文集层面,各地农民画地区在传承中没有固定模式,因地制宜、适势而变,创新实践的经验和思考总结,可借鉴、可学习。
为了加强专业交流,实现更好的传承,当天还举行了长三角农民画联盟合作代表签约仪式,并为“海派农民画院”揭牌。据悉,这也是依托长宁区非遗保护长效机制,提升西郊农民画在长三角以及全国范围影响力的方式之一。
头图为长三角农民画联盟合作代表签约。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