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佚失的档案》登台白玉兰剧场,让红色文化更接地气、直抵人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3-11-15 18:29

摘要: 这是继红色情景诗剧《追寻》后又一部展示黄浦红色文化的力作。

在黄浦,如何让红色文化亮色更鲜明,吸引更多年轻人亲近红色文化、拥抱红色文化?11月15日,由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黄浦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黄浦区文化馆创作的话剧《佚失的档案》亮相白玉兰剧场首演。这是继红色情景诗剧《追寻》后又一部展示黄浦红色文化的力作。


原创话剧《佚失的档案》以1932至1949年发生在黄浦的革命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大同幼稚园、孩子剧团、江南造船厂、海关大楼等红色史料为素材,把党的地下工作者化作剧中角色,讲述了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的一段热血澎湃的历史。


当代人视角是这部剧的特色之一。编剧李海艇通过父子溯源寻找祖母生平为引,揭开了老一辈先烈在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地下工作中临危不惧,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并最终为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崇高人生。


老一辈的引领和新一代的追寻,在演出中不断交错,展开了一幅当代与过去、理想与信念、忠诚与奉献的人生画卷。李海艇希望以一种新的传承形式告诉年轻人,中华民族那段血与火的故事和精神,告诉人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却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为此,从今年6月份起,李海艇就开始翻阅海量史料进行剧本创作。与此同时,来自黄浦区各行各业的群文爱好者也齐聚剧组,并在10月份正式走进排练厅打磨。


“我们这个团队上下几十人,虽然年龄不同、职业各异,但所有人却带着一腔热忱,特别真诚!”李海艇坦言,大家的信心与坚定,一方面来源于历史本身,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此前《追寻》打下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追寻》是黄浦区文化馆为迎接建党百年而精心打造的原创献礼剧目,至今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期间,该剧走基层、进学校、下社区,陆续演了30余场,足迹遍及申城各地,深受市民观众好评。


更重要的是,在该剧的观众群中不乏年轻的“90后”“00后”,这让李海艇愈加坚信,只要内容够好、形式新颖,年轻人也愿意主动亲近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也可以更接地气、直抵人心。


此次《佚失的档案》首演现场,白玉兰剧场里就迎来了一批年轻的面孔。“我们希望这部剧可以接受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地域观众的检阅。”而在首轮演出后,主创团队还将对《佚失的档案》展开进一步打磨修改,求打造一台融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戏剧作品,让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入城市血脉。


头图为《佚失的档案》海报。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视频|话剧《暖·光》首演,展现专...

台前幕后|“工人新村”首次搬上话...

在超现实戏中戏里感受温暖亲情!话...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