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上海爱乐乐团在2023-2024音乐季大师与经典《幻想交响曲》音乐会中,首次公开演出了大型系列纪录片《何以中国》交响主题曲。这部4分钟的作品由音乐人罗大佑作曲,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执棒,近百人庞大乐队编制共同演绎。
记者了解到,交响主题曲《何以中国》在完全遵循原作的基础上,以交响乐编制配器演奏,采用了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民乐交融贯通的音乐语汇,既大气磅礴又悠扬悦耳,带领观众跨越人类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领略中华文明的浩瀚绚丽。
罗大佑在作曲时希望《何以中国》能够“体现来自大自然的美妙音律与和弦”,因此在作品中特别加入了中国民族乐器箫、竹笛、古筝,以此体现音乐的民族性与历史感。
当晚的演出中,乐曲伊始,小提琴便奏出若隐若现的泛音,展开了远古时期神秘古老的史前背景。随后,箫的音色吹奏出中华文明的亘古久远,竹笛声模拟出鸟鸣雀语等大自然生灵,在弦乐拨奏基础上,古筝又模仿再现了2000多年前箜篌奏出的主题旋律,一幅中国古代生民弦歌而棲的生活状态顿时浮现于眼前。
之后,随着鼓声擂响,在小军鼓有节奏的鼓点驱使下,整部作品趋向热烈,豪迈、自信的特征也寓示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步繁衍、发展的文明过程。中西合璧的音乐语汇展现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和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对话兼容。
演出结束后,乐评人杨建国称赞“这首乐曲结构短小但构思精巧简练,不但有大自然的声音,而且展开的音乐画面中还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感,内涵十分丰富。使用五声音律创作,也让乐曲始终散发出无法替代、特征鲜明的中国韵味。”
而听过了《何以中国》交响主题曲,不少观众则开始好奇纪录片《何以中国》将如何用影像与文字解读考古、讲述中国故事。现场一位观众感叹,“乐曲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气势很震撼、很磅礴,成功地把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与西洋乐器的编制完美结合,也让我脑补了一些电视纪录片呈现出来的画面。”
头图为《何以中国》交响主题曲演出中。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