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炅、张橹、黄蒙拉从此梦想起飞!40年沉淀,上交与乐迷共同缔造城市文化品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3-12-13 15:42

摘要: 创办于1983年的“上交室内乐”品牌回到锦江小礼堂。

提起城市音乐品牌,上海乐迷很容易就想到萦绕耳畔40年的经典之声“上交室内乐”。日前,创办于1983年的“上交室内乐”品牌回到锦江小礼堂,奏响了该品牌自发轫至今的第1355场演出。来自上海交响乐团的北极星四重奏、东海岸四重奏等演绎柴可夫斯基、舒曼等大师佳作,在音乐中重温了上交室内乐与申城乐迷在这幢红色小楼里曾经共度的温馨时光。


为青少年音乐人筑起梦想起飞平台


当晚的音乐会现场,斩获多个国际奖项的小提琴家王之炅和上交助理指挥张橹惊喜亮相,一边是弓弦之上手指飞扬的青年小提琴家,一边是放下指挥棒、坐回到羽管键琴的青年钢琴家,两个人在维瓦尔第的“冬”“春”中道出了他们与这方舞台的独特记忆。


“我第一次在上交室内乐演出是11岁那年,小学刚毕业回到上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虽然是青少年演出,但台下坐的都是叔叔阿姨辈的资深乐迷,大家盛装出席,仪式感和氛围感丝毫不输大型音乐会。”


张橹的记忆,王之炅也深有同感,因为同样是在那一年,正在备战第8届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赛的她在这里开了一场独奏音乐会,“演出场地在静安宾馆,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坐满了观众。大家喜欢室内乐,也懂欣赏,更重要的是对年轻的音乐人不吝赞美,这份肯定和鼓励让我的演奏状态越来越好,对后面梅纽因大赛夺冠也帮助很大。”


壮大古典乐迷群体,牵起奇妙情缘


其实,不只是王之炅和张橹,细数一下,黄蒙拉、孙颖迪、宋思衡等一批演奏家都曾在年少时登台上交室内乐音乐会。而从锦江小礼堂、静安宾馆到湖南路排练厅,再到最终定居上交音乐厅,这些年虽然演出地点辗转变迁,但“上交室内乐”却为无数青少年音乐人筑起了梦想起飞的平台,也为城市搭起了温情一隅,不断壮大着上海古典乐迷群体。


上交多支室内乐组合亮相音乐会。受访者供图


比如2003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的何谐,第一次在静安宾馆圣地亚哥厅听到上交室内乐,那是他与女友的第一次约会,温谭先生的报幕成为了那晚情侣俩难以忘却的背景音。后来,演出迁址到湖南路,何谐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此见证了无数未来演奏家的初次登台。


“现在,女友已是太太,但是来上交音乐厅听场音乐会,依然是我们不变的约会方式。特别是结婚纪念日时,我和太太还会回到静安宾馆,我也曾用小提琴在那里为她演奏了巴赫,以此纪念音乐为我们牵起的情缘。”何谐说。


这些点滴让“上交室内乐”品牌更加鲜活有趣,也让城市的记忆更加温暖丰盈。


探索冷门遗珠,台上台下共同成长


那么,室内乐为何如此受欢迎?让上海交响、柏林爱乐等国际一流乐团除了排演精湛的管弦乐作品外,都纷纷支持演奏家成立室内乐组合?原来,室内乐的演奏不仅能帮助演奏家获得更加细致的灵敏度和声响的平衡感,也能让乐迷在聆听乐队作品时更加明察秋毫。


一位来自上海交响乐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多支由乐团演奏家组成的室内乐组合应运而生,几乎每个乐季都有几十个组合策划的几十套曲目摆在艺委会成员的案头,而最终只有十几套曲目会入选“上交室内乐”系列,竞争激烈意味着音乐会的精彩度在不断攀升。“音乐家们除了演奏古典音乐版图上的常规曲目,也不断探索主流作曲家的冷门作品,这可以让更多乐迷听到该识未识的遗珠佳作。”


据悉,借“上交室内乐”品牌诞生40周年之际,演出当天,上海交响乐团还启动了名为“在场”的“上交室内乐”系列唱片录音出版计划,将整理与回顾上海交响乐团2014年-2024年“上交室内乐”现场录音片段以及开厅十年间邀请来访的艺术家室内乐演出精选,最终超过700分钟录音的十余张实体唱片将于明年出版。


头图为上交室内乐40周年音乐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