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挥手作别2023,你心中关于它的有趣记忆是哪些?是否有哪个词曾博得你莞尔一笑,又有哪句话曾支持你砥砺前行?盘点2023年那些我们一起用过的网络热词,玩梗之余,细究其深意,也许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深思。
1、全职儿女
前有“全职太太”,今有“全职儿女”。
受到青年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这种很新的“职业”应运而生。尽管这个词源于年轻人面临就业压力时的一种感叹、一种自我解嘲,但它的流行,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年轻人就业现实的深度思考。
与“啃老族”不同的是,“全职儿女”并非完全性地躺平。他们脱产寄居父母生活的同时,通过付出一定的家庭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或专心备考(考公、考编、考研),或干脆gap year几年,以此避开当下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当然,对于家庭富足的年轻人而言,这不失为一个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利选择暂缓就业。政府和高校不应将此视作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渠道,而应尽快出台具有战略高度的稳就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让“全职儿女”们尽快回归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2、双向奔赴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越洋情书》西蒙·波伏娃
热播电视剧《想见你》中,曾引用了这段动人的告白,也让“双向奔赴”这个词开始流行并被广泛使用。
最初,它代表的是爱情中的两人因为互相爱慕,而努力向对方靠近。逐渐的,它还被用在了个人与事业之间、华侨与故土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让这个美好情感代名词的范围得到了延伸,意义得到了升华。
没有一段感情是一条单行道。奋不顾身跨越时间和距离去见你,只因相信你也在来的路上。互相尊重、支持、信任,有着共同的计划和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唯有这样坚定的感情,才能真正长久地走到最后。
3、哪里(李)贵了
“哪里贵了?有些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李佳琦在直播间的一句诘问,让千万打工人破了防,个人微博一天内掉粉100多万。
李佳琦曾经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化妆品销售,因着个人的努力,趁着直播带货的风口,一跃成为头部主播。大概是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来时的路,李佳琦早已站到了“资本”的那一边,面对被称为“所有女生”的消费者,昔日的真诚如今只剩下傲慢。
“哪‘李’贵了”,不仅仅是网友们对“李氏质问”玩的一个谐音梗,也是一种作为打工人薪资现状的无奈自嘲、一种对于“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无尽惋惜、一次对于高举“爱国情怀”的部份伪国货产品的无声抗议。
4、显眼包
“显眼包”一词来自东北方言,又称“现眼包”,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张扬、搞笑,在人群中显得十分与众不同。
最初,它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事物爱出风头、行事张扬,并且容易丢人现眼。渐渐的,人们发现显眼包们也有自己的可爱之处:不受世俗环境和他人目光的约束,他们活得自我、放松、搞笑,既释放出独特夸张的个性,又传递了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能是因为过于完美的人格,会让他人产生距离和疏离感,而“显眼”这种美中不足的小瑕疵,反而会在人际关系中增加亲和力,快速拉近彼此距离。
套用今年的另一句流行语,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质疑显眼包、理解显眼包,最终成为了显眼包。
5、孔乙己文学
孔乙己,鲁迅笔下的经典文学形象之一:受过教育、穷困潦倒、麻木怠惰、一无所有。他身上代表着“文人阶层”的标志性长衫,尽管再破旧,却始终不肯脱下。换上短衣去靠体力工作赚钱,对他来说大概比砍头还可怕。
百年后,这个穷酸迂腐的旧时落魄书生,再一次刺痛了今天打工人的心。当他们发出“孔乙己的长衫究竟该不该脱下”的问题时,他们问的其实是:放下每月四五千的白领薪水,去做收入更高的蓝领工人,丢人吗?应当去吗?
“如果我没有读过书,我会去找体力活干,偏偏是我又读过书。”这大概是许多当代孔乙己的共同心声。有人认为,工作不分贵贱,所谓的“长衫”实则只是一种思想枷锁,是对蓝领职业的偏见,行行都能出状元;也有人认为,“脱不下的长衫”也代表不向生活妥协的精神。
这个问题其实并无标准答案,应根据个人现状去做具体评估。重要的是,无论选择绕道而行还是迎难而上,当你有了抉择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每一个选择都将成为正确答案。
6、村超
村超,“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简称。这是2023年5月在贵州榕江城北新区体育馆,由村民自发组织、参赛者以村民为主的一次足球比赛。
场内队员竞争激烈、场外观众热情高涨。自开赛以来,这个人口不足40万的小县城里,20支乡村球队、近百场比赛,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6万人。全网相关话题综合浏览量超480亿次,助力榕江累计吸引游客5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86亿元。
人们对于村超的爱,源于它的热烈、纯粹和接地气。加之政府支持但不干预,流量共享,“众乐而非独乐。因此它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它已经远超体育赛事范畴,是在国家层面积极倡导的全民健康大战略,和我国乡村体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侧影”。
我们乐于见到在未来,还有更多的村超、村BA,为更多的中国乡村带来奇迹。
7、特种兵旅行
特种兵,一种单兵作战能力极强、适合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完成作战任务的兵种。
旅行特种兵,一种吃苦耐劳、体能爆表,善于利用时间,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完成高效旅游计划的年轻人。
今年,在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复苏回暖的态势下,人民群众对于一览祖国大好河山的迫切也达到了顶峰。可惜“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假期内,尽可能打卡更多的旅游景点,完成像特种兵般高强度的旅游模式,成为了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随着“特种兵旅行”的爆火,随之而来的还有“特种兵学习”“特种兵工作”等等,用来代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高能行为。风风火火的“特种兵”们,带来了这个年代年轻人追求高产出、高效率的朝气和乐趣。只是,在一味追求速度的同时,也需以保证自身健康和安全为前提。
8、生成式AI
2022年末,ChatGPT的横空出世,标志着这一技术在文本生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短短一年内,它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维方式。因而,2023年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之年。
生成式AI,指的是利用复杂的算法、模型和规则,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学习,以创造新的原创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今,这项技术从单一的语言生成逐步向多模态、具身化快速发展。
你在社交媒体上刷到的美女照片,也许世上并无此人;你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的答案,也许来自大数据生成。在图像生成方面,生成系统在解释提示和生成逼真输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视频和音频的生成技术也在迅速发展。
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10%。那么,虚拟现实和元宇宙的实现还会远吗?
9、泼天的富贵
什么样的富贵,才能称得上“泼天”二字?有人认为,是中了2.2亿彩票大奖的得主;有人认为,是终于认亲富豪爸爸的解清帅;还有人说,如今大量南方游客涌入冰雪世界,这就叫“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东北了”。
泼天的富贵,大抵是许多人平淡生活中的一场美梦:突如其来的巨大关注度,伴随着财富、荣誉或成果,这是类似童话中灰姑娘嫁给王子般的中式愿景。
不过,“泼天的富贵”难得,更难得的是拥有能稳稳接住这份机会的智慧。
在祈祷一场富贵的同时,也别忘了继续脚踏实地去努力。毕竟,流量来得快、去得也急,面对天降横财,你是否能还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静?当它悄然离去,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初心?富贵如浮云过眼,而生活还很长很长。
10、我们家子涵
“老师,我们家子涵怎么在幼儿园被蚊子咬了一口?蚊子为什么不咬别的小朋友?”一张幼儿园小班家长群的聊天记录,掀起了网络上“子涵体”的写作热潮。
公安部数据显示,“10后”重名率最高的名字中,“子涵”赫然在列。高校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大学有18个叫子涵的新生,东北师范大学也有12个。而生活中比“子涵”更常见的,是子涵妈妈式的家长。
“为什么我家孩子没有站C位,是不是被欺负了?”“为什么老师不提醒我家孩子多喝水?”一系列看似“啼笑皆非”的问话背后,反映出年轻父母过度的育儿焦虑。
只是,当有一天“子涵”们长大、开始独自面对社会时,当年那份令人窒息的爱,是否会成为他们的枷锁而非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