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幕后|宝总、陶陶齐聚上海影城,至真园沙发让观众“一秒入戏”!《繁花》大银幕华丽收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4-01-10 10:52

摘要: 1月9日晚,2024开年爆款电视剧《繁花》迎来大结局。

“赤子之心常在,人不响,天晓得。”伴随着“宝总”在一片希望之地里落下最后一个话音,1月9日晚,2024开年爆款电视剧《繁花》迎来大结局。在上海影城SHO千人大厅里,饰演“宝总”“陶陶”“小江西”和“邮票李”的剧中主创们也惊喜亮相,陪伴剧迷们一起见证了《繁花》的华丽收官。


大银幕解锁“海派好剧”

道具快闪让人“一秒入戏”


海派电视剧《繁花》由王家卫导演酝酿6年精心打磨,自2023年12月27日开播以来,该剧每天都触发新的话题。首集播出仅10分钟,收视率就迅速破2。2024年1月3日,《繁花》豆瓣开分高达8.1,三天后继续上涨,如此盛况是只有优质国剧方能收获的场景。


在这背后,离不开王家卫打造的光影世界。于是,不少观众在小荧屏追剧之余,开始期待大银幕上的“繁花”绽放。为了响应大家的期待,1月9日《繁花》大结局当晚,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地标的上海影城SHO率先解锁“海派好剧”,于1号厅上海杜比剧场接连播映了《繁花》的第29集-30集,让《繁花》的收官仪式感十足。


数十件《繁花》道具惊喜亮相上海影城。主办方供图


不仅如此,记者在上海影城内看到,为了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当天,上影集团还特别打造了“繁花剪影”打卡点,并从上海影视乐园车墩基地带来了数十件剧中道具,至真园的沙发、和平饭店的鱼缸、夜东京的餐桌,每一件都让人“一秒入戏”,瞬间重返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


“宝总”揭秘上海腔调

希望更多人因此喜欢上海


更让人惊喜的是,当天,胡歌、陈龙、王乙、陈冠甯等演员也惊喜亮相,与观众一起在影院里“蹲守”《繁花》大结局。在映前交流中,几位主演坦言“繁花热”给他们每个人都带来了些许改变。


比如饰演“邮票李”的陈冠甯,因为这部剧,身边多了许多爱说上海话的朋友;饰演“小江西”的王乙,在刚播出的一段三姐妹戏码里,凭借“情义”收获了一众粉丝;演员陈龙如今走在马路上,所有人对他的称呼也都变成了“陶陶”。


灵魂人物“宝总”胡歌更是因为《繁花》对一代代上海人口中的“腔调”有了深层理解,“就像陶陶做生意永远讲信用,小江西对待姐妹的情深意重,腔调注重的是里子,而不是面子。”


饰演“阿宝”的胡歌分享《繁花》创作故事。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当然,上海话同样是这部剧无法避开的热点话题之一。对此,胡歌也有自己的看法,“我想,大家喜欢上海话,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乡,在自己说方言或者听到剧中人讲沪语的时候,不自觉地会想起许多属于这座城市的味道,比如雨落在梧桐树叶上的声音,这是我们的记忆。”


但是,今天因为《繁花》,更多人开始讨论上海话,在胡歌看来,这并非独属于上海人的乐趣,“我们更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人能够跟我们一样喜欢上上海这座城市,对上海的历史文化产生兴趣。”


好戏未完

上影“海派文化盛宴”陆续来袭


的确,繁花落尽,关于阿宝的故事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更多发生在上海这座城市的精彩仍在继续。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表示,近年来,上影深耕影视创作主业,迎来了海派佳作的“爆发期”。


2022年初,上影出品沪语电影《爱情神话》热映出圈,甚至化身海派文化、上海情结、上海感情的代名词。余温未散,上影旗下上美影出品的动画剧集《中国奇谭》,又于2023年元旦在B站首播后即成爆款,豆瓣开画评分高达9.9分。


电视剧《繁花》主创亮相上海影城。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如今,电视剧《繁花》登陆央视更是成为现象级作品。从宝总到李李,从传奇爷叔到虹口小汪,乃至卢美琳、小江西、邮票李等小人物,《繁花》给2024年荧屏留下了太多精彩角色。


说不尽的上海话、唱不完的金曲榜,就连剧中出现的排骨年糕和泡饭都火出了圈。而在美食之外,黄河路、和平饭店等上海城市地标也因《繁花》变得熙熙攘攘,为上海旅游市场添了“一把火”。


在王健儿看来,是观众的支持让上影有了更大动力出品更多海派精品。据悉,目前,上影正在持续推进“海派盛宴计划”,计划推出《爱情神话2》《拼桌》等一系列植根于上海文化的精品电影。“看过《爱情神话》,见过《繁花》绽放,未来还将有海派影视‘百花盛开’,让我们一起期待!”王健儿说。


头图为电视剧《繁花》大银幕华丽收官。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简体中...

人民广场馆、东馆、北馆“三足鼎立...

深入佤族原始山野,《极限挑战宝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