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一众肖邦音乐诠释者中,越南钢琴家邓泰山的名字总能脱颖而出。1980年,22岁的邓泰山凭借一曲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在第十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一举夺魁,成为获此殊荣的亚洲第一人,从此名扬天下。
日前,这位66岁的“肖邦传人”亮相上海交响音乐厅,先后带来两台音乐会,其中携手指挥家杨洋和上海交响乐团奏响的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更是复刻了其当年肖赛夺魁的风采,让申城乐迷们大饱耳福。
在躲避战火的深山中爱上肖邦
邓泰山1958年出生于越南河内,父亲是先锋派诗人,母亲是钢琴家。四岁启蒙学琴,然而当时正逢战乱,邓泰山母亲所在的学校为躲避战火迁至深山,一家人也都跟着搬到了山里。
“当时交通不便,桥梁被炸毁,我们只能用水牛运了一架立式钢琴进山,路上花了几个月时间,一半的琴键都坏了,所有学生只能在那台破钢琴上练习,每人每天只有30分钟时间。”
然而,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在躲避战火的深山之中,邓泰山爱上了肖邦的音乐。
“到了晚上九点钟,度过忙碌的一天,一切都安静下来,妈妈会弹她最喜欢的肖邦作品,玛祖卡舞曲、夜曲……那些旋律令我陶醉,尤其是在那种环境下,与在音乐厅里听到的效果完全不同,那么诗意,那种音乐是无法名状的。”
邓泰山携手上交演绎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受访者供图
一曲惊艳世界,改写肖赛历史
后来,幸运的邓泰山被苏联钢琴家卡茨发掘,开始远赴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在这里,他先后师从钢琴名家纳坦森与巴什基洛夫。经过名师三年的指点,邓泰山的琴艺有了很大突破,特别是对自己喜爱的肖邦作品,邓泰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不过,尽管如此,邓泰山要参加肖赛的消息还是震惊了不少人。“大多数人都十分惊讶,他们不理解我这种水平的学生为什么要跳级去参加这样的顶尖赛事。”可邓泰山心里想的是,“我要去肖邦的故乡,为他演奏,向他致敬。”
于是,1980年秋天,年仅22岁的邓泰山穿着一套临时裁制的演出服,站在了第十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决赛的舞台上。凭借出色的技艺和对肖邦音乐气质的独特演绎,邓泰山不仅摘下冠军,还将玛祖卡特别奖、波兰舞曲特别奖和协奏曲特别奖收入囊中,成为第一位在国际顶级音乐赛事上获此殊荣的亚洲钢琴家。
邓泰山在演奏中。受访者供图
工作室落“沪”,大师点亮更多琴童未来
在邓泰山看来,肖邦音乐对任何一位钢琴家来说都像是百科全书,而肖赛又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钢琴赛事,让一代代钢琴家都乐于接受挑战。邓泰山也曾是其中之一,当然,如今他的身份更多了一层,已连续担任多届肖赛评委。
让邓泰山欣喜的是,“1980年前,只要比赛中出现亚洲选手,评委就会眼前一亮,亚洲选手占有一点优势。现在情况完全变了,亚洲选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占据了上风。”亚裔钢琴家在世界的崛起显而易见。
这其中离不开邓泰山的功劳,因为近年来,他开始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教学上。比如2018年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得主陆逸轩、摘下2021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的刘晓禹、2022年捧起仙台国际比赛金奖的罗加卿,都是邓泰山的高足。
邓泰山还有许多优秀的中国学生。不久前的2023年底,邓泰山大师工作室就在上海音乐学院正式挂牌。 “赢得比赛只是给了你开启职业生涯的敲门砖,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是伟大的演奏家了。”邓泰山透露,“20年前我首次到访上音,如今回到这里,看到学校的整体环境和钢琴学科建设都呈现出很大变化。我希望自己能在这里付出更多努力,为上海音乐培养更多年轻一代的优秀学子。”
头图为亚洲首位肖赛冠军邓泰山在演奏中。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