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1℃,天还没亮,他们扑通通跳入泳池!有上海勇士甚至到南极北极挑战冬泳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4-01-22 18:25

摘要: 冬泳使人上瘾,游过一次就戒不掉,一天不下水就不得劲儿。

寒风呼啸,直让人裹紧衣服。1月22日清晨,上海遭遇新一轮降温,连用冷水洗手都会感觉刺骨。但在嘉定,清晨5点多,就陆续有冬泳爱好者乘着夜色,从不同地方赶往梅园路的游泳池。脱掉厚重的外套,换上泳装,甩甩手臂热热身,扑通通,相继跳入水中……


一个字,爽!


当天,上海遭遇2024年以来的首次寒潮,大部分地区气温都降到了0℃以下,部分地区达到零下3℃到零下4℃。


刚过5点,天还墨墨黑,每天第一个到场的谢伟麟已经开始洗姜、切姜,甜口和淡口两种姜汤都特意多熬了一些。“从前一年11月份到来年3月份,一个冬天要用掉500多斤生姜。一箱9斤多,也就够吃两天。”谢伟麟一边忙活,一边与前来的泳客打招呼。


谢伟麟一早熬制姜汤。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泳池边的板子上,标注着当天即时测量的气温-1℃,相比前一天下降了4℃。气温不算低,但阵阵寒风呼啸,体感温度还要再降3-4℃。


“冷啊”,只着单薄的泳衣,站在泳池边的“勇士们”也不禁抱紧双臂,跺着脚,双手不停搓动。但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他们就扑通跃入水中。在10米长的泳道上,短则一个来回,大约1分钟;长则几个来回,也就五六分钟,他们又浑身湿漉漉爬上岸,身上直冒热气,嘴里直喊“爽爽爽”“色艺色艺”。


往身上淋点水,先试一下水温。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在和老朋友一个个打招呼的同时,嘉定游泳运动协会冬泳队队长侯卫星笑着说,当天的水温达到了7.2℃,并不算冷。“水温相比气温下降慢,明天还是低温,水温就会进一步下降。前不久冬至那天的寒潮,水也不冷,但过了三四天,水面反而开始结冰。”侯卫星说。


感冒消失了


今年74岁的倪进发1987年就开始冬泳。站在泳池边,他身材匀称,精神状态不输年轻人。“我已经大概有30年没有感冒。”倪进发笑呵呵地说,最早尝试冬泳,是因为自己有腰痛的毛病,“到处看,都看不好,疼的时候,让儿子站在我背上踩,太痛苦了。大概游了3年冬泳,腰就不再疼了。”


神经内科医生曾红玲也已经坚持冬泳十几年,每天早上游一圈,再快走30分钟,她感觉一整天都精力充沛,足以应对高强度的工作。“从泳池出来,我感觉两条腿都是轻飘飘的,走路特别轻。我以前吃降压药,现在药也不吃了,坚持冬泳可以让血管伸缩、增加弹性,也能提高肺活量,对颈椎病也特别好。”


天还没亮,冬泳爱好者就开始往泳池里跳。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曾医生表示,有一年,气温-8.8摄氏度,水温3.4℃,站在泳池边,大家也很纠结,“但我们相互鼓励,喊着口号,一起唱着跳下去,氛围特别好。”


陈国女今年夏天刚刚学会游泳,硬是从酷暑坚持到了寒冬,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冬泳季。“现在的都市人,身上总归都有一点小毛病。我之前就是感觉后背有点麻,坚持冬泳之后,改善还是很明显。”冬泳结束,陈国女还要匆忙赶去安亭上班,但她感觉虽然起得早,但精神头却比以前更足,“晚上早点睡,早睡早起,对身体挺好。”


上海的冷,冷到了心里


通过冬泳逆转身体指标的例子,在圈子里屡见不鲜:颈椎病、失眠症治好了,去年体检查出13个“+”一年冬泳游掉了8个“+”等等。


今年62岁的宋广军老将黑龙江,他喜欢自己琢磨健身和医学方面的知识。“按理说,风湿病怕冷,但很多人冬泳之后,风湿病没了,是什么科学原理我也不太懂。”冷得瑟瑟发抖的清晨往水里,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宋广军却认为,身体有热习服和冷习服,逐渐适应之后,其实一点都不可怕。


正在热身的泳客和运动保持热量的泳客形成鲜明对比。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在东北老家的时候,宋广军畅游过寒冬的渤海湾、嫩江,“尤其是在葫芦岛、大连冬泳的时候,零下三四摄氏度的水温,简直就是游在冰粥里,像针往身上扎一样。有时候,我们就凿开冰游,穿上皮帽子、皮手套、皮脚套,也要往水里跳。”


说不冷那是假的。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正因为有反差,上海10摄氏度以下的水温对宋广军而言还算不太冷,这天,他游了一长五短,总计310米,但爬上岸,慢跑维持热量的宋广军却直呼太冷,“冬天的上海,户外太冷,比黑龙江还冷。我们是皮外冷,上海却是冷到了心里。在上海,每年冬天,我都穿棉鞋,还是感觉冷,甚至会冻伤。”


挑战南极和北极


作为嘉定冬泳俱乐部的队长,侯卫星的冬泳身影更是遍布祖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游向了地球的两极。6年前的1月13日,他成功到达南极,在水温零度的冰水中挑战成功,成为上海冬泳挑战南极第一人。


去年,他又前往北极,成功挑战自我。“南极只是感觉冷,北极不仅冷,还很危险。”侯卫星说,在北极的冰水里游泳,很可能会遇到冰极熊,当地人开着船、拿着枪支在旁边护航,他才完成了那次挑战。


游完赶快上岸休息一下。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我们这里很多人,都是从年轻时候开始游,游到了现在爷爷辈。”年轻时候在体校练游泳的严震告诉记者,嘉定的冬泳俱乐部成立于1979年,也是沪上最早的冬泳健身团队,如今注册会员已达400余名,今年前来锻炼的冬游爱好者达到103人,俱乐部推出45天全勤的打卡激励活动,坚持下来的泳客有四五十人。


严震表示,冬泳并不是挑战距离,有时候,往水里跳一跳,锻炼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他说,冬泳虽然益处很多,但也提醒想要参加冬泳的市民,一定要量力而为,把握好度。10米、20米都可以,敢下水就战胜了自己。游太多,超过身体的负荷,反而有害。


头图为冬游爱好者跳入泳池。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网红运动点燃冬季热情!首届“万体...

2023匹克球全国大奖赛在沪举行...

高架桥下开发“蘑幻森林”活力空间...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