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马合一,优雅申城。5月5日,时隔5年华丽回归的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落下帷幕,三天的比赛,不仅赛事精彩纷呈,赛场内外的靓丽风景联动全新落成的久事国际马术中心,更是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
与其他赛事不同,价值不菲的宝马良驹们与骑手一样,也是这项顶级赛事的绝对主角。从国外飞来上海“出差”,这些宝马顶级赛马生活得怎么样?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马厩副经理张梦苑接受记者专访,介绍了马工们在幕后巧妙调度马匹日常起居的工作趣事。
马儿们没有时差
但睡觉就像是婴儿
今年共有73匹参赛马匹分两批从荷兰出发,统一运送至比利时列日机场后,搭乘卡塔尔航空,在多哈转机并最终飞抵上海。
参赛马匹抵达上海之时,已经是凌晨时分。1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它们会有时差吗?张梦苑说,这几天在上海,这是参观马厩的小朋友最爱提出的问题之一。
“马匹的睡眠是短暂高频的休息,因此,跨越时区并不影响它们的生物钟,不会有时差。”但经过长途的飞行,赛马会产生疲惫、干渴、毛色不再油亮等状况,张梦苑介绍,这个时候就需要马工们在飞行途中,及时调配餐食,进行输液和特别护理。
全新场地让马匹生活得更加舒适。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上海今年新落成的马术中心,配置了90×60米的主赛场和两个室内场馆,常设马厩容量为70匹,最高可扩展为120匹。马厩较为宽敞,铺垫了非常好的木屑,确保没有粉尘,并配备新风系统,所以,抵达上海的第一天,赛马们就习惯了新环境。
“白天,它们可能眼皮一耷拉,站着也能睡着,但到了晚上,它们会或卧或躺,甚至伸长四肢,四仰八叉,美美地睡上一觉。”在晚上观察马匹的过程中,张梦苑发现,有一匹马竟然在梦游:眼睛紧闭着,后肢却不停蹬摆,正在梦中参加比赛。
“到了晚上,我们会把灯光熄灭,给它们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张梦苑开玩笑说,赛马就像婴儿,马厩就像一个大型的婴儿床,为了防止马匹在夜晚醒来时无聊,马厩还挂了一些小玩具,方便马匹无聊时顶一顶,玩一玩。
骑手和马工
就像爸爸和妈妈
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是国内规格最高的五星级赛事,赛马也均为五星级赛马,都是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的顶尖温血马,身价加起来,达到数十亿元。
相比于之前设置在中华艺术宫前方的比赛场馆,久事国际马术中心的落成,让这些“马匹选手”生活得更加舒适。整个马术中心的一楼几乎都是围绕马儿们设置的各类服务区,包括马匹的美容院、医院、隔离马厩、洗澡间、餐点准备间等诸多功能区域。
马匹的热身场地。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每天训练或者比赛结束,马工会带着马匹走到热身场边的洗澡房,沐浴清洗。半室外的洗澡房顶上,蝴蝶般展翅的巨大红外线灯能保证马匹随时处于温暖合适的温度,而在一边的“美容院”,钉掌师和马匹整骨师随时待命,为马匹准备钉掌和整骨按摩服务。
张梦苑介绍,共有38位马工从国外飞来服务这些珍贵的马匹。清晨6时45分,马工们就会从酒店抵达马厩,先将马厩进行清扫、补给,到了8时许,马工牵着马陆续走出马厩,经过中央环形马道,来到热身场进行20分钟的打圈训练。晚上10时左右,马工们才会返回酒店休息。
人马合一才能取得好成绩。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骑手一般会准备两匹马,分别参加不同高度的比赛。所以,每位马工也就会对应照顾两到三匹马。”张梦苑说,骑手和马工就像是一个家庭里的爸爸和妈妈,爸爸负责外出工作——参加比赛,妈妈则留在家里照顾孩子——马匹,“比赛之前,马工们会帮忙把马匹梳妆打扮一下,特别是要把它们的鬃毛编起来,很多男马工辫得又熟悉又好。”
赢得了比赛
多奖几根胡萝卜
每间马厩都配备了纯净水的直饮器,赛马随时可以补充水分。置身马厩之中,精妙的通风设计让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异味,赛马面前的食槽内,也随时准备着它们爱吃的饲料。
马匹最爱吃的是什么?除了从欧洲空运而来的草料,还有它们最爱的胡萝卜和苹果。张梦苑说,马匹确实很像小孩,喜欢吃甜的。如果是赢得了比赛,骑手会拍拍爱马、抚摸它,用声音鼓励,给一些胡萝卜,马工也会给马儿按摩放松、用冰袋敷腿,让马儿享受高级运动员一般的待遇。
骑手和马匹一起离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比赛日,营养专家则会给马匹定制餐食,增加高蛋白的精饲料,以及燕麦、大麦、麸皮等食品。
有现场观赛的小朋友发现,参赛马匹以10岁、11岁和12岁三个年龄段为主。“在障碍赛当中,这是马匹步入巅峰的年龄段。如果是速度赛,可能会年龄更低一点。”张梦苑说,这个年龄段相当于人类的40岁,“可能也正是他们年富力强的时候,有体力,也有经验。”
看耳朵观察情绪
中医融入马匹理疗
因为喜欢马,小时候骑过马,大学里又读了体育相关专业,寻求工作的时候,张梦苑发现,马术是奥运赛场唯一人马合一的项目。最早,她在国内唯一的一家马术杂志工作,2015年的时候,张梦苑就开始参与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工作,担任外方马厩经理的翻译。
“后来,我又去攻读了马术管理专业,学了法语,目前已经可以用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与马厩经理、世界各地的马工们沟通交流。”从2019年开始,张梦苑就是专程从法国飞回上海,参与赛事具体工作。
马匹也是赛事主角。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张梦苑坦言,从某种角度而言,马房经理一职更像是个酒店里的大堂经理,“我的工作就是搭建起赛场与马工之间沟通的桥梁,他们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们。特别是打圈,因为场地容量有限,需要给这么多马匹排个班。”。
马厩经理和马工还需要熟悉每匹马的个性特点,每天进入马厩之时,需要观察每匹马的情绪状态,“如果它的耳朵是朝前的,说明它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如果它的耳朵动来动去,可能是它觉得旁边有声音;如果它不高兴或者是想休息、不想被打扰,耳朵可能会往后瘪着……当然还有它的嘴唇和尾巴,也会有不同的含义。”
张梦苑在马厩工作间隙留影。受访者供图
作为“大堂经理”,在帮马匹安排房间之时,马厩经理甚至要了解马匹互相之间的“马缘关系”——在赛马抵达上海之前,它们在马术中心的房间就已被确定。公马通常都是躲在角落,性格容易暴裂的它们需要安静的独处空间,而熟悉亲近的马匹通常被安排在隔壁相邻。“有一匹马可能不喜欢它的邻居,有点闹情绪。为此,我们把两个马厩之间的缝隙给贴了起来,不让它看到。”张梦苑说。
随着我国马术市场的繁荣发展,马厩管理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程度逐年提升,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的马术理念和管理体系,还通过系统培训培养了一批既懂马又懂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在张梦苑看来,中国马工可能和世界上的高水平马工还有差距,但中兽医针灸、抗炎手法已经被国外马工所运用。
“上海办赛十年,都是零差错运营,得到了高度称赞。今年新的场地和马厩,更是让国外连连赞叹。”张梦苑说,相信在环球马术冠军赛这样高水平赛事的推动下,我们的马术管理人员也会越来越专业,更加得到认可。”
头图为骑手和马匹合力跨越障碍。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