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家影视界服务机构,即将成立10周年的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连同它牵头成立的“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都可谓名声在外。如何更好地让资源共享,正在举行的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迎来扩容升级,正式更名为“长三角影视摄制服务合作联盟”,成员数从17家直接翻番到了36家。
2014年,作为上海电影新政的“窗口”,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在巨鹿路709号挂牌成立。其后,它迅速成为“上海服务”品牌的一张金字招牌。工作过程中,联盟秘书处秘书长、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主任于志庆发现,长三角地区影视拍摄基地星罗棋布,全国影视剧组在协调的过程中,对拍摄基地的需求也想请机构来协调。
于是,2019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机构主动整合资源,并在202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宣布成立“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经过几年运营,联盟秘书处通过串联协作,并联提效,帮助剧组快速精准地找到合适场景,切实为剧组解决了转场和衔接上面的担忧与顾虑。
于志庆还记得,今年年初开播的爆款电视剧《繁花》,拍摄时想在杨浦区的一些老厂房取景,他们轻车熟路地给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发来了协调函,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春节档电影《飞驰人生2》在前期勘景置景阶段,主出品方也第一时间按照服务流程,向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提出了协调申请。针对影片中驾校场地和汽修厂的部分,机构积极与上海嘉定区进行联系协调,并结合剧情设置的需要,寻找有年代感的老旧驾校。
制片方为了真实呈现影片中提及的赛前车辆碰撞测试,想进行实拍来实现银幕上的视觉冲击力,于是机构又通过长三角影视拍摄联盟的辐射力,为剧组成功协调了南京市的某家碰撞试验室,最终为影片提供了全力拍摄场景和技术支持,保证了影片的拍摄进度。
于志庆告诉记者,今年,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即将迎来10周岁。10年运行中,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兄弟省市部门、机构一直络绎不绝。于是,从2023年开始,“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又联合国内部分省市摄制服务机构、中心,共同在上海发出了“上海倡议”,号召各地构建“一套影视摄制服务体系”,建设“一个影视摄制信息云平台”,形成“一组影视取景地成长机制”,实质性推动影视产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经过1年试运行,本届上影节期间终于传来好消息,不仅联盟正式更名为“长三角影视摄制服务合作联盟”,原来以长三角地区拍摄基地为主的17家成员,也扩容到现在的36家。“现在,我们想打通影视摄制‘全链路’,让以拍摄基地为代表的内容提供方,与以服务机构为代表的服务提供方,在同一联盟里,更好为剧组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他们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于志庆说。
记者发现,虽然仍然取名为“长三角”,但在“升级版”联盟中出现了成都市影视服务中心、泰宁县影视基地、重庆市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深圳影视产业服务中心、厦门影视拍摄基地、青岛影视基地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机构。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罗毅坦言,“长期以来,影视行业和文旅产业一直是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的驱动关系,年初热播的沪产影视剧《繁花》,现象级地带动了一波又一波线上线下的文旅消费热潮。”他期待着,影视摄制服务能成为重要支点,让影视文化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头图为长三角影视摄制服务合作联盟扩大会议现场。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