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西施》如何重现千年美人的传奇人生?国色服饰、镜像舞美,还有火爆全网的“响屐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4-07-03 16:07

摘要: 舞剧《西施》从年轻人的角度,完成了对经典IP的全新解读。

一曲浣纱终别离,断缆身负家国义。7月13日至14日,舞剧《西施》将以翩跹之姿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 由国家级团队携手青年舞者重现千年美人西施的传奇人生。


经典IP全新解读

西施再现响屐之舞


舞剧《西施》的故事从西施与郑旦断缆离乡,奔赴吴国开始。随后时间逆流倒转,越王勾践回国,范蠡奉命寻找世间美人,在浣纱江畔与西施相遇,渐生情愫。然而吴越之间终有一战,越王卧薪尝胆之日,终在其日夜淬炼兵火中走向尽头,此时的西施与范蠡也面临着困难抉择,是长相厮守还是身赴大义?一方红绢两花烛,最终,西施以一场孤身一人的婚礼,葬别了与范蠡的爱情,也葬别了过往的自己。


作为该剧艺术总指导的杨丽萍直言,“舞剧《西施》从年轻人的角度,完成了对经典IP的全新解读。”作品里的每个舞段各有亮点,既向观众展现了范蠡的赤胆忠心、勾践的忍辱负重,也舞出了郑旦的豪爽跳脱、西施的秀外慧中与慷慨赴义。在杨丽萍看来,“地方文化与舞蹈艺术应是共生创作、生生不息的,用舞蹈的肢体语言表达一方水土,也是我想传达给年轻一辈的精神。”


舞剧《西施》剧照。受访者供图


比如该剧创新地将浙江非遗元素“船拳”融入了越王练兵段落的编舞,就让不少观众耳目一新。一方面演员们化拳为舞,于方寸之间舞动乾坤;同时,编导巧妙地借助道具展现出战士们在船头演练厮杀的雄姿英发;再通过多媒体的光影助力,营造出“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浑气魄;加上铿锵有力的鼓点,看得人热血沸腾。


不仅如此,剧中西施的代表舞段“响屐舞”自首演以来也收获广泛好评。西施与众宫女脚蹬木屐、裙缀小铃,在不断铺陈变化的木板舞台上翩翩起舞。木屐与木板碰撞的回声“铮铮嗒嗒”,舞者裙上的铃铛“叮叮当当”, 相互交织成一支欢快的交响曲。整支舞蹈队形变幻莫测、舞姿婀娜优美、音乐欢快跳脱,完美再现了传说由西施首创、世界上最早的“踢踏舞”。据悉,演出之外,该段舞蹈视频在各大平台火爆出圈,此次亮相申城,现场观看西施“响屐之舞”也成为了不少观众的最大诉求。


国色服饰、镜像舞美

虚实交错演绎东方美学


舞美设计方面,《西施》为观众营造了两层幻境,一层是西施对于爱情的幻想,另一层是勾践为了复国大业为吴国营造的纸醉金迷的假象。据了解,与传统舞美不同,主创团队将这两层幻境通过倒置的舞台布景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呈现,亭台楼阁、山峦舶船从舞台反转至上方,将呈现一派镜花水月之像。


极具中国东方特色的留白艺术在剧中各处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比如舞台布景整体为纸雕质感,配合留白的灯光艺术、虚实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将舞台元素极简化,在空灵含蓄之中,给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舞剧《西施》剧照。受访者供图


在舞剧《西施》中担任服装和造型设计的是曾联手打造过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阳东霖和贾雷,此次两人再度合作,希望呈现一个游走于时尚与古典间的新国风概念。于是,他们根据春秋时期古越服饰特色意象化提炼了舞剧《西施》的服装制式,服饰用色也均选自中国传统色,比如响屐舞中浓烈的烟脂和朱红色、郑旦身上的石青色,都是观众所熟悉的国画颜色。


舞剧《西施》总制作人谢琼表示,这部作品是现代年轻人视角下对于传统经典的全新演绎,不仅在舞段、舞美等方面呈现东方美学,在作品立意上也十分注重挖掘西施这一古典角色的现代意义,以西施的成长为轨迹探讨女性的成长与蜕变。


头图为舞剧《西施》海报。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视频|爆款舞剧改编成电影了!《永...

台前幕后|从舞台到银幕,《永不消...

台前幕后|上海歌舞团新作《李清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