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太热了!人人人法老人人人木乃伊人人人,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火爆申城

视觉|太热了!人人人法老人人人木乃伊人人人,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火爆申城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颜筱依 2024-07-20 18:49

劳动报记者为您带来最新展览现场画面。

这个暑假在上海,还有什么比39度的气温更热的地方?那大概是上海博物馆不久前向公众正式开放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788件492组古埃及文物,最小的仅1厘米,最高的达2.4米,有超过95%的文物是首次来到亚洲。它们踏上从开罗到上海的专门货运航线,跨越亚非大陆,行程8354公里,最终在上海暂时“安家”,开启长达13个月的展期。

这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而且全球仅此一站。

其中,许多不同时期、多位法老的雕像,各种彩绘人形棺、记载铭文的石碑,以及精美的首饰,还有古老墓地萨卡拉的最新考古成果等,都是观众争相观看的热点。

7月19号开展首日,上海博物馆一天内营业额破110万,总游客量达12000人次。不但市民游客的观展劲头高涨,相关文创产品、餐饮的销售同样火爆。还在着急没有预约到参观名额?劳动报记者为您带来最新展览现场画面。

早上不到9点,已有游客在上博门口排起蜿蜒长队。当日平均入场时长为40分钟左右,烈日和高温也未能阻挡大家的观展的热情。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高达2.4米的美内普塔站像已矗立在巨型定制玻璃展柜中,这是此次从埃及远道而来的石雕中最高的一件,这也是上博历史上首次将文物展品放在室外展出。法老的脸上一如既往带着神秘的微笑,仿佛也在静候他在上海的朋友们的到来。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作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特展,3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位于改造后的一楼三个展厅内,通过展览叙事、文物陈列与数字技术,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原本位于一楼的高清影视厅,也被临时征用,满满当当地堆放着从外地赶来观众的行李物品。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位于上博大厅里摆设的巨型展品——辛努赛尔特一世雕像头部,吸引众人抢先打卡。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在“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厅里,用动画形式讲述了这位少年法老的前世今生。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厅内,观众在参观展品——阿蒙神头像。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高达2.1米的埃赫纳吞巨像同样吸引了不少观众目光。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也是古埃及最广为人知的法老图坦卡蒙的父亲。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观众打卡巴斯泰特立像。在埃及文化中,猫被视为吉祥、神圣的动物。

古埃及中备受崇拜的猫神巴斯泰特,是生命、爱情和家庭的守护神,代表着守护和祝福的意义。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萨卡拉的秘密”展区内的猫神庙区域。博物馆奇“喵”夜开放后,观众可携爱宠在此与猫神合影。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观众打卡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第三位法老,被历史学家称为拉美西斯大帝。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各种彩绘人形馆也是本次展览上观众争相观看的热点,图为萨卡拉遗址出土的彩绘人形棺。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法老的国度”展厅,以古埃及人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宇宙观为引入,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法老的国度”中的展品“画有船、动物和鸟类的陶罐”一角,图案充满生活意趣,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仿佛穿越时空,向上海观众比出了一个“心”。

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法老的国度”中的展品——鹰型护身符。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记载铭文的石碑向观众诉说着古老的历史。图为“萨卡拉的秘密”展区内的赫伦布供奉凯普利碑。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文创商店是整个上博人流量最高的地方,堪称古埃及展的“第四展厅”。观众正在选购心仪的产品。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精品文创雪糕,夏日标配,也成为不少观众的打卡必备。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头图为众多观众在欣赏本次特展重磅明星展品——图坦卡蒙雕塑。

9岁登基,19岁去世的他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也是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