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最高处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上海选手张之臻与队友王欣瑜搭档,在巴黎奥运会网球混双决赛中,经历抢十大战最终遗憾负于捷克组合,收获了一枚银牌,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佳战绩。
临时“摇人”的组合
本届赛事,张之臻原本要出战男单和混双两个项目。在男单首轮出局后,郑钦文因为鏖战3个多小时,体能消耗过大。如果在休息3个小时候就出战混双,很难有好的表现,在此情况下,郑钦文选择退出混双比赛。
如此突发情况,张之臻完全可以理解,他当时已经在查询当晚飞回上海的机票。但就在混双比赛开始前不久,经过对赛会规则的重新阅读和了解,大家发现中国队依然可以更换选手继续出战,于是张之臻和王欣瑜临时披挂上场,开始了自己全新的旅程。
张之臻和王欣瑜在比赛中交流。新华社图
回忆当时的场景,张之臻觉得很惊奇。“你们无法想象我这一个小时之内经历了什么。我既经历了换对手,也经历了换队友。在这种天气打这种比赛,消耗会非常大。看她打完之后,我甚至有跟教练组开玩笑说,自己已经在看晚上9点20分飞回上海的航班了。”张之臻说。
同样在查看机票的还有王欣瑜。“当时我看了一下机票,感觉太贵了,就想着要不再等等。”等待的过程中,王欣瑜跑去做理疗,“按摩液都已经涂在身上,教练电话‘摇人’了,问我有没有拍子,我说有,问我能不能打混双,我说行。”
临时救场的王欣瑜甚至是穿了一双硬地鞋就到场。首轮比赛,他们以3比6、6比3、10比8的比分逆转巴西组合斯特凡尼/赛博特。比赛过程中,这对新组合用王欣瑜的话说就是边打边磨合。
双喜临门的时刻
相似的剧情在此后陆续上演。第二轮,他们以6比7(8)、7比6(8)、10比5击败了二号种子、澳大利亚组合佩雷斯/埃博登。半决赛,他们迎战荷兰组合库尔霍夫/舒尔斯,依然是一场大逆转,以2比6、6比4、10比4胜出。
混双决赛,张之臻遇到了自己的双打搭档马哈奇。首盘比赛,张之臻/王欣瑜以2比6告负。第二盘,中国组合7比5将大比分扳平。抢十决胜中,张之臻/王欣瑜曾经一度以小分8比6领先,距离大逆转只差最后一步,但随后连丢4分,遗憾地以8比10告负。
网球混双决赛现场。新华社图
尽管如此,张之臻/王欣瑜这对临时搭档已经创造了历史,这是中国混双选手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也是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3枚奖牌,此前李婷/孙甜甜在2004年的雅典夺得女双金牌,郑洁/晏紫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女双铜牌。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国男子网球选手在奥运会上第一次有奖牌入账,张之臻也实现了自己在奥运之前所说的那句话,“想要在奥运会上为中国网球做点不一样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张之臻在几天前刚刚升级为爸爸,可谓双喜临门。“宝宝就是在他征战奥运会期间出生的,这也给他一个很大的加持,比赛中更加沉着冷静,更有责任心了嘛。”张之臻在上海队的前队友、中国网球队教练吴迪说。
天空没有极限
张之臻前进的每一步,也都牵动着家乡人民的心。在上海体育大厦,上海市体育局领导、上海久事网球队成员、媒体记者一起熬夜守在大屏幕前。
“这是中国网球混双的首枚奥运银牌,我们倍感自豪,现在难掩内心的激动。”中国网球协会理事、上海市网球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久事网球队经理李耀说。
银牌也珍贵。新华社图
李耀介绍,从2006年10岁进入上海队,到12岁前往澳洲训练,16岁前往美国训练,张之臻从一个高高瘦瘦的小男孩,一路成长为中国网球一哥,蜕变之旅令人惊叹。
“小时候,张之臻就是最努力的那一个,每天训练他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李耀说,张之臻的成就一方面源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久事网球队对他的全方位帮助。这是上海网球22年来走专业队职业化竞训之路所取得的突破,也是上海几代网球人的努力结晶。通过企业联办、坚持走专业队职业化训练之路,上海培养出了吴迪、张之臻等多位优秀运动员。
李耀透露,张之臻最喜欢的一首歌叫《天空没有极限》,“上海队给他设定的目标是打进世界前50,而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则是突破到世界前30。现在他的世界排名来到了第31位,我相信未来他一定能够冲进前30,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头图为张之臻与王欣瑜在比赛中庆祝得分。新华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