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代初的上海,在城市面貌的新旧交织中,荷兰摄影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通过他的镜头,定格了这个特定时代下不同空间中的人物群像,深刻地抓住了这个时代社会蓬勃向上又躁动不安的情绪,捕捉到这座城市在剧烈的社会转型中所发生的种种。8月9日至11月3日,罗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的展览《上海:瞬间与永恒 1990-1993》将在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开幕,带大家重回1990年开放、炽热,又有点冷酷气息的上海。
《上海:瞬间与永恒 1990-1993》所呈现的是罗伯特在上世纪最后十年的头四年中数次访问上海所拍摄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陆家嘴的东方明珠正破土而出,商业大楼开始鹤立于密密麻麻的低矮石库门或棚户区之间,南京东路还未被改造,车流伴随着人流穿行,还有路边巨幅的手绘海报讲述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景。
图为还未被改造的南京东路。
在罗伯特的镜头下,上海的旧貌与新颜并存,一幅幅老照片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1990年代的上海,有着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也保留着老城区的岁月痕迹。此次展览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在时代机遇下的发展和变迁,保存了正处于经济跃升和城市发展起飞阶段,上海的城市风貌、市民的生活点滴,生动再现了那个充满变革与活力的时代。
罗伯特的摄影风格从没有囿于某一特定的摄影类型所要求的程式,更像是无时不刻地好奇张望,并跟从内心的感受而触动快门。他称自己为世界摄影师,“世界就是我的摄影棚,而我是一位人性摄影师。”
罗伯特在洞悉作品中的色彩和现实表现手法的同时,通过镜头捕捉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交流、社会互动及其在各种情境下的行为和反应,以此来展现人性的多样性,所以他的作品往往也更具日常性和碎片感。作为一名外国人摄影师,罗伯特的“他者”视角为作品增添了客观性和好奇心,为熟悉的场景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显现在对日常生活平凡性、冲突性的关注,以及对文化深度的关注上。
图为展示未来陆家嘴金融区的广告牌。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穿越,也是一次文化之旅,观众在欣赏老照片回忆变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随着时代发展这座城市的景观虽已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些珍贵的瞬间都将永远定格在城市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上海永恒的记忆。
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多场以90年代上海为主题的讲座和交流活动。展览除普通话和英语语音导览之外,还将首次增设沪语导览,并特别邀请Branding Shanghai创始人、剧集《繁花》文化顾问庞洁女士录制此次语音导览。
头图为展览现场。劳动报记者王嘉露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