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舞剧《永和九年》回归上海再度上演,展现独一无二的中式浪漫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4-08-13 13:46

摘要: 带领观众走进王羲之的书法世界。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1670年前,王羲之与友人在会稽山泼墨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舞剧《永和九年》的创作灵感也来源于此。


作为国内首部讲述书法作品传世历程的原创舞剧,由上海歌剧院、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舞剧《永和九年》日前再度回到上海,带领观众走进王羲之的书法世界。


剧场的装饰令人瞬间入戏。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火热现场,尽显“中国式浪漫”


本轮演出正值七夕佳节,不少观众身着汉服、旗袍、马面裙、新中式等国风服饰前来观剧,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演出还未开始,剧场仿佛穿越回东晋那个古色古香的风雅世界,观众在现场还能DIY自己喜欢的古风卷轴,传统手工艺品更是让观众直呼有趣。不少观众早早前来打卡留念,甚至有观众兴奋地表示自己是来“二刷”“三刷”的。


饰演“王羲之”的演员宋雨一身白衣登场,衣摆飘逸、俊雅不凡。大量独舞、双人舞以及与群舞的互动,历经首轮演出的磨练,宋雨将王羲之刻画的更具层次。特邀舞者张傲月一如既往地凭借扎实的舞蹈功底与丰富的舞台经验,精准诠释出李世民的帝王气度与广阔胸襟。


另两场的演出中,上海歌剧院舞剧团主要演员李盛钊一人分别饰演王羲之和李世民。这位舞者在“书圣”和“帝王”的转换中,准确拿捏住角色的精髓,幻化于眼神、眉宇、身段之中,同样精彩出色。


而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谭一梅饰演的鹅生动传神,与宋雨的双人舞更是将王羲之一生爱鹅、画鹅、从鹅之姿态吸取书法灵感的典故情景再现。


演出剧照。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以袖代笔,再现王羲之笔下兰亭


舞剧《永和九年》的时间线由晋唐直至当下,以一位名为“赓”的青年对《兰亭集序》的探访为开篇。在茂林修竹中展开兰亭雅集的流动画卷,探访王羲之的创作之路,不仅围绕“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诞生,更将视角延续到作品及其所代表的书法艺术在后世的传播、继承与发扬光大。


《兰亭集序》不仅是一部书法名篇,在内容上更蕴含着古人对生活、对生命的哲思。全文由平静向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其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和舞蹈表达异曲同工,这也为舞剧《永和九年》的创作提供了颇多灵感。


《永和九年》可谓是将千年名篇《兰亭集序》用身体“写”了出来,以袖代笔,舞剧以中国古典舞的“气韵生动”,兼在肢体表现上强化动律间的“拧倾圆曲”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高度配合,来“模仿”书法的运笔,如气息、力道、节奏、幅度、起承转合等,再现王羲之的笔下兰亭。


演员谢幕。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载誉回沪,荧屏出圈的唯美之作


2023年10月,《永和九年》首度亮相以来,收获好评无数,一度一票难求。2024山东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式美学舞蹈《兰亭》(舞剧《永和九年》精选舞段)首登电视舞台,线上平台该节目曾一度霸榜,收看观众超千万人次之多,让中式美学再次出圈。


今年《永和九年》开启全国巡演,荣登国家大剧院,去到“发源地”绍兴,又回归申城,走过10省15市,演出28场,观演3万多人次,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再度于上海文化广场上演的《永和九年》,延续了在今年5月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规模,除了一如既往的浪漫舞美,还运用了科技创新手段创造时空交融的舞台新空间,为观众打造一场极富江南山水之美的视觉盛宴,从音乐到光影,展现独一无二的中式浪漫。


作曲家吕亮更是通过管弦乐队与古筝、琵琶、竹笛、古琴等传统民乐器的结合,实现了交响乐、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音色的融合,让舞剧的音乐展现出丰富层次,也使得音乐听觉“既古又新”,诗情画意、水墨雅韵之余,不失磅礴大气。


头图为《永和九年》演出剧照。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6金4银3铜!上海体育健儿创历届...

上海启动魔术新生代培养计划,“0...

祝贺上海选手樊振东与队友一起成功...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