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至11月9日,北京人艺大规模赴沪驻演,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带来五部精品力作,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1961年以来,北京人艺多次大规模赴上海交流演出,在“上海主场”中不仅有《茶馆》《哗变》《日出》《杜甫》《正红旗下》五部作品先后登场,还同时举办研讨会、艺术交流、展览、联合党建等多种形式的十余项活动。
“北京人艺去上海演出是有传承的,1988年人艺到上海曾经引起巨大轰动。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在日前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介绍道,此次剧目安排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在的承接,更有未来的展望。
“《茶馆》《哗变》曾经在1988年由上一代演员,在上海演出,此次是第二代演员的演出,是我们对1988年的一次呼应。《日出》是北京人艺的新生代的力量,希望通过演出展现给全国观众。《杜甫》代表了北京人艺历史剧的创新样貌,《正红旗下》则是北京人艺在70周年之后,重新启幕的新京味儿戏。这五个剧目的选择,代表着当下我们这一代呈现经典的态度。”
首先上演的《茶馆》是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从1958年老舍的《茶馆》在首都剧场首演开始,这部作品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上演了六十余年,“一部茶馆,半部中国话剧发展史”,“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这些评价足以证明《茶馆》在话剧界的地位。
《哗变》是北京人艺外国戏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话剧姓话”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话剧舞台的教科书与试金石。
此次上演的《日出》是2021年由冯远征导演的全新版本。全新的舞台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这部诞生于八十多年前的经典赋予了新的生命。
《杜甫》是北京人艺近年来创排的历史剧目,以古典唯美的审美意境,诗化的叙事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收获观众认可。
《正红旗下》则改编自老舍同名半自传体小说,这部老舍遗作经由李龙云编剧,从老舍的第一视角来讲述故事,将自己出生前后,清王朝没落黄昏中的北京城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舞台上。让观众看到老舍先生笔下幽默中的苦涩,嬉笑中的同情。
除了五部作品,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也同期开展,北京人艺专题展览将同期在上音歌剧院展出。
头图为人艺版《茶馆》剧照。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