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17日晚,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上海歌舞团倾力打造的“新国风”舞剧《李清照》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10月18日至11月17日举行,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办节宗旨,举办300多项、近千场各类演出、展览活动,吸引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位艺术家来沪展演。
舞剧《李清照》剧照。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上海出品”再添精品力作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李清照诞辰940周年,受上海市委宣传部委约,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上海歌舞团创排出演,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担任制作人、艺术监制,张帝莎、刘小荷担任总编导,剧作家喻荣军担任编剧,历经两年精心打造,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作品。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节之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汇集了中外艺术精粹,开幕式演出舞剧《李清照》正是“上海出品”的一大精品力作。该剧弘扬中国古典美学精粹,同时融入了现代审美和创新理念,通过舞蹈艺术呈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诗词作品,成功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仅展现了李清照所处时代的宋代美学精髓,还突显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之美。在舞剧中,李清照的形象既温婉又坚毅,体现了她作为一位独立女性、知识分子,对时代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感。
这是上海歌舞团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出品的又一部大型原创舞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代词宗”李清照饱满的精神世界以及其所处时代的宋韵文化、非遗文化及民俗文化,彰显了中国审美的世界表达与创新呈现。
舞剧爱好者张先生在观看后对作品赞口不绝:“这是上海歌舞团出品的又一精品舞剧,我仿佛‘穿越’回宋代,亲身体验了李清照那波澜壮阔的人生。她的才情与坚韧,如同舞台上绽放的‘烟花’,照亮了历史长河。”
舞剧《李清照》剧照。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现代舞蹈语汇重新诠释历史故事
“李清照是一个大写的人。”舞剧《李清照》编剧、剧作家喻荣军在谈及创排过程时表示:“作为千古第一才女,‘似玉非玉胜似玉’是她的精神品格,‘雨过天青云破处’是她的内在形像。我们以民族舞剧的形式来讲述她波澜起伏和颠沛流离的一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她的才情和卓越的成就,更有她为了赓续中华文脉,校勘整理典籍的功绩。李清照的诗词是她的重要文学成就,把她的诗词的意境融入到她不同的人生阶段以及情感事件之中,用舞蹈肢体来表达这些情境中的意境尤为重要。”
“通过词牌名为引,以精心创编的舞蹈动作和舞美设计,力求将李清照的诗词情感、生活经历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转化为舞台上的精致呈现。我们也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特别是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今天,李清照的故事和精神能够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和勇气,如同她那样以才华和智慧影响世界。”
上海歌舞团团长、舞剧《李清照》制作人王延介绍道:“上海歌舞团也藉由本次重大创作项目为契机,积极鼓励青年编导和青年舞蹈家参与到编创过程中,为青年舞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发挥年轻力、创造力,共同探索李清照丰富的内心世界,让观众们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到宋代独有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
观众孙女士表示:“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剧场观看舞剧,《李清照》让我对她的诗词有了更加生动的理解。舞者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似乎在诉说着李清照的故事,我被那一幕幕精美的舞蹈场景深深吸引,仿佛能听到每一字每一句诗词背后的力量。”
舞剧《李清照》剧照。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诗意舞台鲜活绘就宋代美学画卷
舞剧《李清照》的舞台设计深刻汲取了宋代美学的精髓,无论是素净淡雅的汝瓷天青色主题元素,亦或是追求简洁、纯净,强调圆融、对称、素雅和质感的场景,都集中体现了宋代美学典雅的“诗意哲学”,同时巧妙融合了江南文化的诗性美感和民俗风情,展现出独特的气质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所有场景转换都在布景流动中完成,无缝衔接、没有暗场,几乎一气呵成。数百米幕布场景如卷轴般滚动,展现文人生活的同时也铺陈出一幅宋代美学画卷。
喻荣军阐述道:“《李清照》的视觉意象是以体现其诗词意境为总揽,以宋代美学审美为基础,既讲究形式美,也注重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例如,汝瓷的华润质感、宋锦的华丽色泽、精致图案以及坚柔质地,还有宋曲的清空文雅、平和淡泊,以此来形成舞台的整体视觉、听觉意象,呈现宋代的焚香、品茶、插花、挂画等生活方式与日常美学。”
“在团队共同的不懈努力和精心雕琢下,这部作品正式品亮相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与广大观众见面。”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表示,“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国际文化交流的盛会上,上海歌舞团通过舞剧《李清照》,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期待通过这部作品,推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头图为舞剧《李清照》剧照。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