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幕后|上海交响乐团奏响全新版本《九歌》!作曲家周龙:把华夏文明的浪漫诗篇谱写成章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4-11-03 14:32

摘要: 二胡不仅是一种乐器,更像是一位穿越时空的叙事者,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讲述着《九歌》中的故事。

杨丽萍的舞剧《荆楚映象》刚刚在上海大剧院落下帷幕,11月2日晚,上海交响音乐厅里又迎来了另一番楚式浪漫。由普利策音乐奖得主、华裔作曲家周龙根据屈原《楚辞》创作的二胡与乐队协奏曲《九歌》全新亮相,黄屹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携手二胡演奏家陆轶文,用音乐替代文辞,演绎了一曲东方神话的无词之歌。


《九歌》出自古代诗人屈原的《楚辞》,共有十一段篇章,充满了远古时期浪漫神话色彩和超自然主义想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2013年,上交音乐总监余隆顿生灵感,向周龙提出可依此创作音乐,于是有了交响声乐组曲《九歌》。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龙坦言,余隆的提议与自己一贯的方向不谋而合,比如2011年他斩获第95届普利策音乐奖的作品就是其第一部歌剧《白蛇传》。近年来,周龙完成了由国内外众多音乐团体委约的作品,如上海交响乐团委约的《山海经》、科隆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委约的《酒狂》等,处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黄屹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奏响全新版本《九歌》。受访者供图


在余隆看来,交响声乐组曲《九歌》包含11个乐章,如此大规模的作品在演出时面临诸多挑战。于是10年之后,他再次找到周龙,希望能将该作品改写成二胡与交响乐队的协奏版本。“原版《九歌》有唱词,但这一次我们想用器乐代替歌词,依次来展现原本诗作中的故事,来展现屈原这一伟大爱国者的情怀,因为音乐是属于全世界的语言。”


周龙介绍,全新版本的《九歌》仍然是十一章,但选择了以富有人声色彩的中国传统乐器二胡为主角,并加入竹笛凸显“中国味”。作曲时,他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意境融入二胡如泣如诉的旋律里,呈现出既古典又现代、既优雅又奔放的诗意韵律。


在不同乐章中,周龙又根据乐曲结构、故事情节等,安排二胡、竹笛塑造出云神、湘夫人、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等众多人神结合的生动音乐形象。在他看来,“二胡不仅是一种乐器,更像是一位穿越时空的叙事者,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讲述着《九歌》中的故事。”


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的全新版本《九歌》加入了竹笛,让中国味更浓。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此前,二胡与乐队协奏版本的《九歌》已经先后亮相于星海音乐厅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海交响乐团此次呈现的版本相较之前进行了结构上的压缩,使得整部作品更为凝练。更重要的是还原了作品最初的创意,加入了竹笛、箫、埙等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与二胡的对话贯置全曲。


时而是音色富有穿透力的竹笛变换音域与风格,游走的旋律和如泣如诉的二胡声线相互交织;时而是箫或埙带着柔和古朴的音质前来倾诉衷肠,讲述遥远神话中的深情爱恋;当被化用的古代琴乐《神人畅》旋律奏出,泱泱千年的华夏文明更是随着悠远回响的音符流淌铺陈开来。


长号、大管、英国管等西方乐器也在部分乐章中扮演了大司命、河伯、山鬼等角色,一道参与叙事,和传统乐器共绘了一场色彩丰富的东西音乐对谈。“这次的版本从音响效果上加强了民族化的特征。”在指挥黄屹看来,“独奏乐器相互之间,以及它们和乐队、乐器组的交流构成了一种多维对话形式,兼具统一性和碰撞感,这也是周龙的全新探索。”


头图为上海交响乐团奏响二胡与乐队协奏曲《九歌》。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5年来最出色卡门”艾琳娜·嘉...

都市乐聆召开2025合作共创大会...

世界“天团”与上海再续交响情缘,...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