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入指令,AI自动生成画作,对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现当代艺术教育如何面对AI的挑战?日前,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中国表现——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暨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来自全国美术院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齐聚华东师范大学展开研讨。
在华东师大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健看来,现当代艺术教育应打破学校人才培养的界限,构建合作育人机制,紧密围绕国家艺术人才战略的整体需求,共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为艺术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顾黎明表示,现当代艺术教育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还需要交流与宣传的平台。随着图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个开放的学术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中国表现”这一主题凸显了本土民族文化的特色,希望广大青年艺术家立足本土文化看待世界。
在研究生学术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围绕“中国表现——专业研究生的成长与培养”主题进行汇报。点评专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讨当代艺术人才培养的模式,反思高校在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
除了论坛外,此次还展出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九所高校的45位青年艺术家的60幅作品。
华东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表示,院校间突破界限的交流对研究生的成长尤为有益,此次跨院校的展览与论坛是一次很好的尝试。青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勇于挑战并超越既有的成就与理念,勇于表达自己的理想主义,展现个人的生命激情与活力,创造出独具个人特色的“中国表现主义”。
头图为“中国表现——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现场。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