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传奇人物之一,“唐璜”一直是文学家、艺术家们的宠儿。11月15日至17日,作为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磅演出之一,由上海歌剧院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合作、上海歌剧院全新制作的歌剧《唐璜》,将在忠于原著精髓的基础上重塑经典。
精准演绎莫扎特歌剧巅峰之作
《唐璜》于1787年首演于布拉格城邦剧院,并由莫扎特亲自指挥。在这一版本中,莫扎特将自己一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融入其中。他用音乐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为大胆妄为、玩世不恭的唐璜注入了勇敢、机智、积极与乐观,赋予了这个传奇人物火热的生命力,也通过人物心理的刻画将不同阶层、身份、性格的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
“莫扎特是音乐史上少有的‘全能型选手’,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二十多部歌剧,涉猎正歌剧、喜歌剧、德语歌唱剧等几乎所有歌剧体裁,而即将上演的《唐璜》便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三部巅峰级杰作之一。”作为本轮演出的指挥,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曾在2020年指挥澳大利亚歌剧院排演歌剧《唐璜》。同年,又指挥上海歌剧院排演了该剧的音乐会版与线上版,对莫扎特及这部作品有着独到的理解。
“这部作品非常难。近三个半小时的音乐中,不仅要让莫扎特为每一个角色精心设计的咏叹调焕发出应有的人物特点,也要在重唱、尤其两次终场的多重唱与合唱中,展现出不同人物在繁杂场面中的不同个性。除了多个人物角色与合唱构成的多声部演唱,乐队的部分也同样包含着乐池中与舞台上的多个块面。繁密的音乐结构与织体是莫扎特才华的彰显,也是对演绎者艺术实力与水准的挑战与考验。”
上海歌剧院全新制作《唐璜》排练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复古“镜框”让唐璜与观众相遇
《唐璜》在视觉呈现上同样令人惊艳。作为本剧导演、身兼舞美设计和多媒体设计杨竞泽,与上海歌剧院此前在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中有过默契合作。为了此番《唐璜》的舞台设计,杨导特地探访西班牙、置身花园寻找启发,也专程到凡尔赛宫,从镜厅中获得灵感。
导演杨竞泽告诉记者,该剧将镜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舞台视觉元素与符号,通过一大一小两个复古式镜框的套式结构,通过折叠、切割、重置、旋转等多种手段,让它在保留经典造型的同时,又能够以现代的舞台视觉语言为整个表演注入新鲜的活力和创意。
“一方面,它能够灵活巧妙地分隔舞台上的表演区域,实现剧中多个故事场景的频繁切换。而另一方面,镜框也如同一幅画框,让唐璜和他的故事从18世纪的画中缓缓走进现代观众的视野,让观众在别样的观赏体验中看到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唐璜》世界。”
与此同时,上海歌剧院青年灯光设计刘沈辉与特邀服装设计师玛利亚·卡拉·里科蒂、化妆设计任小秋,也与导演的整体构思保持一致,在尊崇18世纪时尚潮流与文艺气质的同时,也通过处处细节赋予其当代审美。
上海歌剧院全新制作《唐璜》排练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中外歌唱家同台上演未删减版
在这一版《唐璜》中,来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的歌唱家卢卡·皮萨罗尼、阿德里亚诺·格拉米尼等,不仅主演过大量歌剧作品,有着丰富的歌剧舞台经验,且大多都主演过《唐璜》或莫扎特的其他歌剧。而张扬、余杨、徐晓英等中方歌唱家们,同样皆活跃于国内歌剧舞台,且全部在《唐璜》中主演过各自的角色。
作为本次《唐璜》的总制作,上海歌剧院副院长黄景誉表示:“中外两组主演阵容无论对作品的演绎还是对人物的塑造,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和心得,他们也将在指挥家许忠与导演杨竞泽团队的全新版本中,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与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亮相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唐璜》是几乎未删减的完整版本。除了观众熟悉的各个角色的咏叹调及二重唱之外,还有大量节奏密集、声部交织复杂、饶舌般的多声部重唱段落,和大量的宣叙调。
为此,上海歌剧院再次邀请到亚历山德罗·阿莫雷蒂担任声乐指导,从语言、气口、重音等音乐处理的各个细节精雕细琢,并在扎实的排练中不断熟练、改善和精进。而在此次演出中,他还将兼任古钢琴的演奏,为演出增添一份纯正的古典主义色彩。
头图为上海歌剧院全新制作《唐璜》排练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