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绍兴的钱清江畔,千百年来都立着一座“一钱亭”和一座“一钱太守庙”。“一钱亭”的楹柱上镌刻着“功在一方,黎民感恩赠百吊;利归百姓,太守留念取一钱”的对联,这是后人对汉代清官刘宠的怀念。
由绍兴小百花创作排演、张琳挑梁的新编越剧《一钱太守》,历经16年反复打磨,于12月6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再度惊艳亮相。“钱清水清,水清官清”,刘宠这位距今逾2000年的古代廉吏将拂去历史迷雾登上现代舞台,联通古今引发观众的共鸣。
张琳出演《一钱太守》剧照。剧方供图
16年,感受角色的“变”与“不变”
越剧《一钱太守》取材于东汉时期绍兴清官刘宠事迹,从2008年创排首演至今,演出逾70场,并被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作品此次赴沪,让观众与演员在重逢中感受太守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熟悉的故事和人物,变化的是演员给予观众的崭新观感。
在剧中饰演刘宠的是越剧尹派女小生张琳。出生成长于越剧原生地嵊州的她,11岁入绍兴艺术学校,14岁毕业就以优异成绩进入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天赋异禀又勤奋刻苦,她把每次练功、排演、都视作对艺术人生的一种积累和历练。她相信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所以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唱戏人”的精神与传统。
经过30年舞台砥砺,如今的她熔铸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演出风格——沉稳中不乏飘逸,文雅中内含筋骨。新编越剧《一钱太守》于她是一次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双向奔赴”。“每一次演刘宠都仿佛在净化我的灵魂。”从最初,怀着一份崇敬之心去演一个正直清廉的好官;到如今,完全融入角色走进刘宠的内心。她懂他肩负的期望与重任,经历着他在为人处世上的挣扎,当感情和责任相悖时,她再一次读懂了刘宠内心的精神高度。
张琳出演《一钱太守》剧照。剧方供图
16年,角色反哺了她自然和从容
16年对刘宠的揣摩和演绎,张琳也潜移默化地被“一钱太守”影响着。在她看来,刘宠的“清廉”固然让人敬佩,但他作为一个人的执著与纯粹更令人向往,“无论是能臣廉吏,还是才子诗人,亦或是帝王将相,唯将毕生精力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才能将事情做到极致。唱戏和做官,其实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要守住初心,从老百姓角度出发。不要有太多杂念,才能纯粹地做好一件事。”
《一钱太守》给予张琳最大收获是让她突破了戏曲表演的舒适圈,从表演人物真正走向创作人物,“脱胎换骨”般重塑了自身表演风格。“越剧很少有呈现宏大选题的剧目,回想创作过程既艰辛也很过瘾。”她说:“即便演到现在,我们还是会不断对剧中每个动作、每个眼神进行打磨,力求精准、传情。”
不同于以往越剧所展现的书生才子的飘逸清新,“刘宠”的气质是大官生的凝重威严有城府,并非一味沉重,而是举重若轻地去表现。比如剧中有一场斗酒的戏,刘宠坐姿随意看似在饮酒谈天,但内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处于紧张戒备的状态。歌舞升平下隐藏着刀光剑影。张琳的表演举手投足间潇洒不羁,言语交锋时却锋芒毕露,于挥洒写意间威势可见。她坦言,年轻时觉得这种深藏不露的感觉很难演,力度稍微把握不当就会流于刻意。倒是现在有了阅历,表演能更自然和从容,可以游刃有余地拿捏“轻与重”的关系,这是时间的馈赠。
16年来,张琳在《一钱太守》中的表演有过几次质的飞跃。尤其是2017年,她凭该剧摘得“梅花奖”前,特地登门求教了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女小生要演出大官生的温润儒雅和胸怀气度,需要在表演上更精进,尤其是眼神、气质这块的拿捏,岳老师帮我调整了眼神、身段等细微处,让我受益匪浅。”自2008年首演至今,《一钱太守》始终在精打细磨,张琳坚持:“舞台上一个成功角色,需要幕后千万遍练习。原创新编戏,不能演完就束之高阁,而是要常演常打磨才能常新。”
头图为张琳出演《一钱太守》剧照。剧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