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琵琶曲婉转千年,敦煌舞经久不衰。4月12日至13日,由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甘肃省歌舞剧院演绎的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将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以大美敦煌之风为沪上观众献上视听双重震撼。
《丝路花雨》是一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背景,以丝绸之路和敦煌莫高窟壁画为素材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讲述了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与波斯商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故事。自1979年首演以来,该剧历经45载,演出达4000多场,将丝路风情与敦煌文化带到了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观众超545万人次,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东方《天鹅湖》”。
舞剧《丝路花雨》剧照。演出方供图
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主创团队透露,从1977年起他们先后七进敦煌,通过对壁画的深入学习和探索研究,不仅“复活”了许多静止的舞姿,还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敦煌舞蹈流派。同时,《丝路花雨》还博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民间歌舞,融合了新疆舞、印度舞、黑巾舞、土耳其舞、波斯马铃舞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剧,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和绚丽多彩的舞蹈,将古丝绸之路上中外各族人民友好往来、民心相通的故事娓娓道来。
单是剧中一段英娘卖艺的舞蹈就由100多幅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形象编排而成,“千手观音”“反弹琵琶”“霓裳羽衣舞”等出自莫高窟第3、112、184窟壁画的动人舞姿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舞剧《丝路花雨》中“千手观音”舞段剧照。演出方供图
作为敦煌舞的开山之作,《丝路花雨》始终保持着创新活力。据了解,自首演以来,该剧不断吸收当代艺术元素,一次次进行适应不同时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升级。比如2016年,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丝路花雨》就借助数字技术完成华丽蜕变。主创团队通过投影技术、大屏技术为作品的舞台效果增添了丰富的视觉层次。演员的服装、道具和造型也融入了更多时尚元素,加上新舞段的加入,再现了敦煌旧貌和古丝绸之路的风采,给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2月21日,《丝路花雨》将正式开票。4月12日至13日,经典的敦煌舞姿、独特的中国故事,在驼铃悠扬的音乐声中,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的舞台上再度徐徐展开。
头图为舞剧《丝路花雨》剧照。演出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