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2月25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上海作协理事会和主席团成员,孙甘露当选新一届上海作协主席。
六年耕耘,上海文学创作硕果累累
距离上一次会员大会已有六年时间。六年来,上海广大作家奋勇争先,至诚书写,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展现作家的历史担当和为民情怀。
王安忆《五湖四海》以一对普通夫妇的创业史为叙事主线,反映了改革开放大时代下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描绘出一代理想主义者浴血奋斗追寻光明的精神图谱,在现实和历史之间建立了深刻的精神联系。马伯庸《大医》把焦点对准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从医务工作者的视角回望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抗争史和救亡史。2024年热播电视剧《城中之城》脱胎自滕肖澜的同名小说,作品以陆家嘴金融行业为背景,通过对两代金融人价值追寻与情感纠葛的细腻书写,描摹行业鲜为人知的复杂,探讨人性的挣扎与救赎。
其中,孙甘露《千里江山图》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和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郜元宝《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张秋生《小巴掌童话诗·恐龙妈妈孵蛋》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幼儿文学奖,马伯庸《大医》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奖。上海作协实现了“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作协四大奖项的“大满贯”。
文学活动蓬勃展开,作协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此期间,上海作协举办的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长三角青年作家创作大会、青年批评家高峰论坛、青年批评家研讨会,促进了青年作家、青年批评家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新概念作文大赛、文学百校行、“黑马星期六·上海文学新秀选拔赛”、品读经典大赛等文学赛事,则将初、高中和大学的文学爱好者引入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的天地。
上海作协签约作家、上海作协签约网络作家制度,为有创作潜力和创作激情的青年作家提供优质的平台和宝贵的资助,将未来的文学中坚力量持续团结在作协的周围。
六年来上海作协新吸纳会员351人,会员总人数达1921人,新吸纳网络作协会员232人,网络作协会员总人数达577人,作协会员和网络作协会员总量进一步增长,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8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创作扶持,5部作品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11人次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4部作品获得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
孙甘露:接续传统,推动上海文学新发展
当天下午的采访中,当选上海市作协第十一届主席的孙甘露表达了对组织信任、理事会重托的感谢:“我深信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十一届主席团将和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一起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接续上海市作家协会的优良传统,亲历并奉献于所书写的上海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接续上海在现当代文学创作、研究、翻译、出版、青年作家培养、对外文学交流和文学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进一步联系团结服务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推动上海市作家协会的各项工作稳步前进,为新的时代和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冯雪峰先生主持成立上海文协以来,上海市作家协会伴随着新中国的历史脚步,几代作家书写着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书写着无数普通人的生命历程和心灵震颤,同时也塑造着上海乃至中国文学的历史。他们的作品及其创造的艺术形象,已经镌刻在上海的城市记忆里,而未来必将有更多年轻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将更丰富、更多样的文学创作汇入中国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去。”
孙甘露,1959年7月10日生于上海,1986年发表成名作《访问梦境》,之后的《我是少年酒坛子》《信使之函》《呼吸》等作品均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成为“先锋派”的代表。
2022年,孙甘露推出酝酿多年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先后获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在融合出版、影视版权和版权“走出去”的推广工作中表现亮眼,售出多语种版权,同名广播剧、影视剧、话剧、评弹、歌舞剧、连环画等或在紧锣密鼓筹备,或已上演上市,受到读者观众欢迎。
除了写作,最近十多年,孙甘露又是公共文学活动的推动者,他积极拥抱和关注现实生活,倾力为文学与读者搭建桥梁,担任总策划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思南读书会成为上海文化的知名品牌,构成了当代文学面向人民、面向生活的亮丽图景。
头图为上海作协主席孙甘露。上海市作家协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