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不是人生考卷,别再为它焦虑!科教社新书《家务,随便做做就行了》上线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5-03-08 18:46

摘要: “家务,随便做做就行了,但生活,我们要认真去过。”

你是否对周而复始的家务感到厌倦?你是否在忙碌了一天后,面对混乱的房间静静崩溃?你是否在看了无数“家务达人”的经验后,只能痛苦地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家务,和有偿工作一样,需要统筹能力、规划能力、沟通能力和体力,也需要有不同职能的分工辅助,但为什么它会被如此轻视,同时却承担着如此重大的道德意义?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引进推出《家务,随便做做就行了》。这不是一本家务教程,而是一本带你重新审视家务、审视生活、审视自我的心理自救指南。它将带领你透过家务的琐碎,看到背后隐藏的生活困境,并最终学会如何真正地照顾自己。


家务的无形枷锁:压力、焦虑与自我否定


《家务,随便做做就行了》,本书在2022年出版后,先后在英国、巴西、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为无数困于家务的人提供了心理抚慰和技能帮助。


全书分为41个主题,每一段都不长,读起来不会很费力。作者在书中指出,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都可能造成驱动力丧失、行动力障碍,很多人因此无力处理家务。这些细分主题就像一次次心理咨询,用体贴的话语,引导读者从迷宫的高墙中慢慢走到阳光下。


本书也介绍了一些帮助你步入正轨、收拾屋子的家务技巧,但那只是为了让家的实用功能可以正常运作。这本书关注的重点始终是“你”而不是“家务”——身为一个人的你,比由砖石、木料和油漆建成的“家”更值得关心。


一位读者在书评留言中写道:“这是一本心理自救书。如果你曾经盯着周围的一团混乱,只想面朝墙壁大哭一场,那就来读这本书吧。我希望和我有同样遭遇的人能遇见它,试一试,它一定能帮到你。”


来自心理治疗师的“心理自救手册”


本书作者凯瑟琳·戴维斯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尽管她有着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但在一边工作、一边养育两个孩子的忙碌中,还是一度因疲惫和内耗而崩溃。


“在产后独自照顾两个孩子的那段时间,我的世界变得非常、非常狭小,却有着令人头晕目眩的‘转速’。”


“家务堆积如山……每晚上床时都充满了自我否定和巨大的失败感。别人是怎么做到照顾孩子的同时,还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的?”


当她把自己的困境展示在社交媒体上后,收到的不是安慰,是陌生人不负责任的贬低。她只能用专业经验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情绪过载”、被事务压垮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失败者。


当作者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去对抗这种压力并走出来之后,没有为大家端出一碗寻常口味的鸡汤,而是从新的角度,喊出了那些人们在指尖和嘴边徘徊了很久的话:如果某人没能做到让家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并不意味着懒惰、邋遢、能力不足——懒惰是个伪命题。一团糟的家并不能代表什么,家务与道德无关。


译者视角:打破规训,重建家与自我的关系


有趣的是,远在大洋另一端,此书的编辑陈怡嘉,也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共鸣。作为中国人,我们从小听着“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训诫长大,可能已经把“整洁的家”与“能干勤劳”的优良品质画上了等号。于是陈怡嘉决定要把这本书带给中国的读者,当她把这本书介绍给译者吴慧雯的时候,却第一时间被拒绝。


作为一位职业女性,吴慧雯本能地拒绝社会对“贤妻良母”的规训。原来,她以为这本书类似日本收纳女王近藤麻理惠的“断舍离”,教导主妇将居所收拾得如同五星级酒店尚未入住的房间。当她在沟通和试读后,了解了整本书的主旨“家务其实没那么重要”时,立刻有了兴趣。“或许对我们这一代来说,同样的感触和体验一直在撕扯我们的认知,是时候重新建立家和自我的关系了。”


吴慧雯说,这本书的原书名很难翻译:How to Keep House While Drowning,一句话像是一个故事,让人透过字面就能看到一个在情绪的泥沼中挣扎、快要溺毙的人,被一堆堆脏衣服和碗盘淹没的场景,这种画面感很难找到对应的简洁而精准的表达。


吴慧雯和陈怡嘉商量了很久,决定从一个轻松的角度进入“解绑”的劝慰当中:“做家务”是为你的生活服务的,所以家务做成什么样子,必须自己说了算,你觉得轻松、实用、可持续,那么你的家务能力就是一级棒的,因为你已经掌控了自己的生活。


“社交媒体上完美的家看看就好,那不是能让我们舒服的环境,我们要始终关注自己的舒适区在哪里,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家务,随便做做就行了,但生活,我们要认真去过。”吴慧雯说。


头图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引进推出的《家务,随便做做就行了》。出版社供图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博物馆首个海外分馆即将落户美...

百余位师生从北京组团而来,国际舞...

2025上海女子半马周末鸣枪起跑...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