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将于2025年5月8日至21日在上海举办。涵盖11个戏曲剧种和话剧、舞剧等戏剧艺术门类的17位演员将为广大观众奉献17场精彩纷呈的演出。3月25日上午,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17名演员将产生15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由中央批准,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自1983年创办以来,梅花奖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育新人、推精品,至今已走过42年的光辉历程。
本届梅花奖初评经全国院团上报、各省市剧协推荐,共有62名优秀戏剧演员进入初评,包括戏曲51人、话剧4人、歌剧2人、舞剧4人、儿童剧1人。在公平公正原则下,经初评评委集中审看录像、审慎研判,以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17名演员进入终评,包括戏曲演员14名、话剧演员2名、舞剧演员1名。
梅花奖终评将以剧目现场展演的形式进行。经终评评委现场观摩后,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结果将于5月21日晚举行的“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晚会”上,与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5部获奖剧作一同揭晓。
此次梅花奖首度落地上海,将以“梅花竞放、戏聚东方”为主题,除了17台“竞梅”剧目集中展演外,还将开展34场演前导赏及演后谈、1场主题研讨会、1场获奖演员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动。
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演出表。主办方供图
实现地域和剧种多重突破
据介绍,本届入围终评的演员呈现出剧种多样化、地域分布广的特点,涵盖了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京剧、昆剧、河北梆子、秦腔、曲剧、婺剧、锡剧、湘剧、蒲剧、柳子戏、台州乱弹以及舞剧、话剧等多种戏剧表演艺术门类。17名演员中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也有来自基层和民营剧团,年龄最小的是31岁。
本届入围终评的剧目充分体现了“三并举”原则,既有整理改编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其中,最能够展现演员艺术功底的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在本届终评中占比最大,包括京剧《铡判官》、昆剧《烂柯山》、秦腔《焚香记》等。
入围本届终评的新编历史剧(古装戏)包括湘剧《夫人如见》、蒲剧《精卫填海》等,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再现了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和经典故事。入围本届终评的现代戏京剧《智取威虎山》、曲剧《信仰》等则实现了红色题材的艺术表达。
此外,入围本届终评的话剧《四世同堂》《主角》均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在保留原著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了作品文化内涵的戏剧升华。舞剧作品《朱鹮》则以中国古典舞的现代化,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首次开辟民营剧团申报通道
本届梅花奖在评选中首次开辟了民营剧团的申报通道,把中国剧协民营戏剧工作委员会列为申报单位,让广大的民营戏剧力量参与这一奖项有了制度保障,其中一家民营院团成功入围本届终评。
本届梅花还鼓励未曾获奖的地域、剧种的演员参评。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剧团——新疆乌鲁木齐秦剧团首次进入终评,是对中央“文化润疆”政策的有力践行。入围本届终评的剧种不仅有全国性或省级大剧种,还包含了柳子戏、台州乱弹等稀有剧种,其中台州乱弹是第一次入围终评,实现了梅花奖终评历史上地域和剧种的突破。
此外,入围本届终评的35周岁以下青年演员共有5位,是2015年奖项改革以来最多的一届。另有7名青年演员从中国剧协往届主办、承办的“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艺苑撷英”“新时代戏剧英才培养工程”表演人才培训班等活动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终评。
头图为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海报。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