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有幼儿园的萌娃,也有生活工作在沪的国外观众,一周多以来,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在上海棋院进行。居文君和谭中怡,两位来自的世界冠军平静对弈的背后,一股浓浓的国象氛围,也在上海持续升温。
平静对弈的背后氛围火热
作为女子国际象棋最高等级的较量,这项赛事的规格很高。赛事举办地设在上海棋院的二楼,棋桌后是两位棋手大幅照片构成的背景墙,将竞赛区域与背后的棋院工作区域隔离开来。
包括记者、观众、工作人员在内,所有入场人员都必须经过安检,并且要把电子通讯产品一律留在场外。比赛开棋前后,媒体、观众和嘉宾一共只有约一刻钟的观看拍摄时间。在此期间,所有人轻声细语、轻微走动,只留下内心波澜但面部平静如水的两位棋手,在棋盘前飞速运转大脑。
世界冠军谢军与小朋友互动。上海棋院图
短暂的现场观战时间,每场比赛都会有二三十名观众,经过严格安检后,近距离默默欣赏。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国象,上海棋院特别在四楼设置了观赛室和对弈室,上海各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协会会员单位的爱好者们可以在这里观看专业解说,也可以与谢军、诸宸、倪华等国际特级大师进行车轮战。
车轮大战现场。上海棋院图
据了解,上海小朋友的水平很高,在清明节期间的两场车轮大战上,几位特级大师因为疲于应付,甚至有人输给了小朋友。为了鼓励现场的学生棋迷拿出最高水准,上海棋院还特别准备了小礼物。
幼儿园的小朋友请假观战
4月7日的第四盘较量,几位大学生棋迷在观战室下起了超快棋。来自东新幼儿园中班的王婉灵是现场年龄最小的观众,她也在现场与一位老棋迷临时对弈了一盘。
王婉灵的家长告诉记者,普陀区一直有比较好的国象传统,现役世界冠军居文君就来自普陀。“我们对口的武宁路小学就有国象俱乐部,所以,我们幼儿园也设立了国象兴趣班,她学了一段时间,感觉还不错。”这位家长说,小朋友声乐、民舞、游泳、国象等兴趣班都在上,周末忙得不得了,但目前感觉最有效果的还是国象,“就感觉她脑子蛮好使,执行力也很强,思维和逻辑等方面都很好,能够坐得住。”
王婉灵与老棋迷对弈。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王婉灵的家长表示,小朋友目前还都是在幼儿园学下棋,但老师让她报名参加10月份的一项锦标赛,“将来如果要考级的话,会考虑到外面找一个水平更高的教练,进一步学习。”
据了解,在此次对抗赛期间,“上海海湾杯”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新人王赛、上海市国际象棋棋协大师精英赛、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国际象棋比赛、上海国际象棋升级赛等不同层级的赛事活动先后举行,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爱好者参与和关注,掀起国际象棋运动的热潮。
“三驾马车”推动上海国象氛围
国象热升温,与中国国际象棋和上海国际象棋的优异成绩密不可分。作为国内国际象棋发展较好的城市,上海队成为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史无前例的五连冠、八冠王,男子奥赛团体冠军、国际特级大师倪华现任中国国际象棋女队主教练,居文君则是现役的四届世界冠军得主,并在今年初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第二位集齐慢棋、快棋和超快棋三项世界冠军头衔的女棋手。
居文君连续拿到世界冠军,激励了不少学棋小朋友。上海棋院图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介绍,上海与国际象棋有着很深的渊源,是中国较早开展、推广国际象棋运动的城市之一。希望通过连续第四次举办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让更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能够一睹世界冠军的风采,现场感受大赛气氛,与国内外大师面对面交流,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在上海再次掀起国际象棋热潮。
宋慧表示,上海市智力运动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是“三驾马车”模式。第一是通过体教融合,在学校普及。现任“棋后”居文君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小时候就是在普陀区的一所小学上学——这所学校正是属于“国际象棋进校园”体教融合布局体系的一所小学,学校聘请了教练,同时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程里也设置了国际象棋运动。所以使得居文君从小就开启了对于国际象棋的兴趣,慢慢地才被发现具有这个领域惊人的天赋。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为比赛开棋。上海棋院图
第二是支持社会办训机构。上海有厚重的智力运动人才基础,很多专业人士都在上海开办社会办训机构,也培养出了很多智运会金牌棋手。第三是体校办学。上海有几个区的智力运动学校办学历史非常悠久,比如黄埔区、徐汇区、普陀区。
她介绍说,上海从2020年开始启动智力项目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建设,历经两个周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办训机构培养的运动员在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获得4枚金牌。上个月,刚为新一轮获评上海市智力项目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的单位和机构授牌,希望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办训,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深耕后备人才,提升办训能级,为上海智力项目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头图为小朋友在现场观战。中国国象协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