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带你读懂唐诗里的量子与熵:当物理遇上文学,会发生什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5-05-13 15:44

摘要: 诗句背后的科学之美。

你知道张若虚诗中描绘的“月照花林皆似霰”,其实是一种“丁达尔现象”吗?当读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你是否会意识到珍惜时间的原因在于时间的单向性?一直以来,关于唐诗的解读作品虽多,能从物理角度深入讲解的却寥寥无几。近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物理视角读唐诗》一书,独辟蹊径地从物理学角度对唐诗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解读。


本书作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同时是一位热爱诗歌的跨界科普先锋,其因其渊博的学识与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与观众的喜爱。


本书以43首唐诗为引,配合彩色插图百余幅,用物理的眼光解读诗作中的事实、逻辑与用词,巧妙地将声学、光学、量子力学、测量科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展现给读者。这种跨学科的探索,不仅拓宽了唐诗研究的视野,也赋予了物理学更多的人文色彩,展现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无限可能。


“如果我们不能从不同的角度,比如以物理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诗歌,我们或许会错过很多动人心魄的作品,因为我们没能发现其之所以动人心魄的理由。以物理的视角看诗歌,可以注意到诗歌中表示的世界是否真实。知道诗人曾真实地观察过他努力要表达的世界,方知好诗何以为好诗。”曹则贤说。


在作者看来,以物理视角读唐诗,人们会发现文理之间其实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意娘》中有句“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果知道看朱成碧同光谱学和视觉有关,而泪落石榴裙联系着咖啡环效应,就会相信武则天借助此诗所传达的情感之真切所在。


以物理视角读唐诗,你还会发现古今思维的碰撞竟是如此妙趣横生:当读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你是否会意识到“惜取少年时”的原因在于时间的单向性?熵增加的方向,就是时间的方向,这是生命挣不脱的宿命。


以物理视角读唐诗,人们更能深刻体会到,在岁月的流转中科学的精神一脉相承:杜甫《盐井》一诗中的“物理固自然”,可以说为物理这门学科提供了最正确的定义;《曲江二首》中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则指出了物理学者应有的情怀以及学习、研究物理时应有的态度。


曹则贤海认为,物理学本身也是一种语言,与数学这门语言不同,物理是一门讲究诗意的语言。物理学家写的论文也是文章,物理学家写论文也讲究韵律与审美,也有“两句三年得”的心酸,故而物理学家与诗人间也可“心有戚戚焉”。


“借助本书我想向读者朋友们证明,物理的眼光看唐诗,所见更多,也会有独特的收获。千年前祖宗们创下了唐诗这份辉煌的文化瑰宝,千年后我用我粗浅的物理知识强为之解,此固未必是祖先遗产之幸,然实为在下个人之趣乐也。倘有童子六七人览此书后于中也能略窥堂奥,不亦善举哉?”他说。


头图为《物理视角读唐诗》一书内页。劳动报记者唐一泓 摄


摄 影:唐一泓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金庸与舒曼同台?最接地气的古典音...

中国社科院《2024中国网络文学...

2025射箭世界杯上海站闭幕,中...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