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捉迷藏》等五部剧作获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港澳台地区实现零突破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5-05-18 09:57

摘要: 颁奖晚会将于5月21日在上海举行。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在上海发布获奖作品。本届评选呈现出四大亮点:首次向个人创作者开放申报通道,港澳台地区实现获奖零突破,青年创作者占比显著提升,以及多剧种同台竞技展现戏曲生态多样性。


曹禺剧本奖是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全国性戏剧文学最高奖项,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剧作家奖项。20部剧本进入终评,其中戏曲10部,话剧10部。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颁奖晚会将于5月21日在上海举行。


五部佳作含闽、越、京等多剧种


今年曹禺戏剧文学奖评选出的5部获奖作品分别是:闽剧《画网巾先生》、越剧《钱塘里》、话剧《屈原》、京剧《张謇》、话剧《捉迷藏》。


闽剧《画网巾先生》前后创作近十载,它取材于清代文学家戴名世的《画网巾先生传》,讲述了一位底层儒生在朝代更迭之际对文化和民族气节的坚守。在描写主人公慷慨悲歌的同时,该剧亦体现了福建独特的传统文化,将“闽山闽水闽人”的文化魅力蕴入其中。


越剧《钱塘里》将一场真实的车祸事件转化为舞台上的“都市童话”,以钱塘江边的交通事故为引,聚焦小人物群像,以“肇事者与被撞者共生”的特殊关系,探讨救赎、谅解与人性之光,该剧在越剧传统唱腔中融入都市生活语汇,打造诗意与时尚并存的舞台美学,是越剧现代戏探索的标杆之作。


话剧《屈原》是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对人物的解读和对历史的认识别具一格。编剧黄维若在第九届曹禺戏剧文学奖以歌剧《苍原》获奖后,笔耕不辍,时隔三十年再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正因其漫长的创作生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准确描绘出屈原生命中的爱国、忠诚、理想和正义,引发了观众对历史、对人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京剧《张謇》展开历史长轴,将清末民初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重现于舞台。剧目以“实业救国”的传奇人生为蓝本,勾勒出张謇这位时代脊梁的精神图谱。面对内忧外患的困窘,他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家国大义,于商海浪潮中挥斥方遒,以洞见时局的智慧擘画蓝图,以破釜沉舟的勇气直面困局,以铁肩担道的担当践行初心。


话剧《捉迷藏》是一部来自澳门剧作家的作品,也是曹禺奖成立以来首位澳门获奖者。它借助悬疑剧的形式深入探讨人性,人物刻画细腻,情节跌宕起伏。同时因澳门地区的特殊性,该剧进行了独特的多元主题探讨,表现了东、西方在家庭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冲突与融合,呈现出跨文化冲击下的独特矛盾,充满戏剧张力。


港澳台地区作者实现获奖零突破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介绍,本次奖项在剧种、题材、作者等方面将评选范围在保持专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曹禺剧本奖在肯定成熟剧作家艺术成就的同时,亦致力于扶持青年剧作家成长,因此评委会在以上5部获奖作品之外,推选提名作品5部,分别为:话剧《寻味》、豫剧《杜甫·大河之子》、话剧《面皮》、梨园戏《促织记》、话剧《西迁》。


从雪域藏戏到中原五音戏,从秦腔梆子到江南越韵,本届参评作品覆盖20个剧种,共同诠释"中国故事"的丰富维度。这些作品或钩沉历史人物新解,或刻画时代转型阵痛,或探讨人性幽微,以多元艺术手法构建起当代戏剧文学的精神坐标。


进入终评的20部作品中,港澳台作品各一部,45岁以下青年作者作品8部,可谓在题材内容、创作地域、作者梯队等方面全方位、多维度地体现了曹禺戏剧文学奖的专业覆盖性与包容性。其中澳门作品《捉迷藏》获奖,大陆、台湾作者合作作品《寻味》获提名奖,实现了港澳台地区曹禺奖“零”的突破。


本届曹禺奖评选首次开放个人申报渠道,共收到个人投稿7部。同时,为确保个人申报剧目质量,投稿需附三位同类别曹禺奖获奖者联名推荐。这项举措是曹禺奖评选机制的重大突破,向所有剧作者敞开了温暖怀抱。本次获得提名的梨园戏《促织记》、话剧《西迁》就是这一举措的重要收获。


头图为获得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五部作品及作者。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六大板块、百场活动、全城狂欢!上...

百张照片重温一年前的活力与激情!...

DG大黄标落地中国,郎朗、余隆、...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