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火种引领,体能测试筑基!上海小轮车运动开启竞技新篇章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5-05-17 23:36

摘要: 去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邓亚文在自由式小轮车项目中勇夺金牌,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的“零的突破”。

坐位体前屈、50米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跳绳,5月17日,在与上海体育大学一墙之隔的上海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内,欢笑声与加油声不断,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能测试赛火热上演。


作为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小轮车锦标赛的“入场券”,这场比赛不仅是对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检验,更标志着上海小轮车项目从“普及”迈向“竞技”的跨越式发展。


奥运突破引领项目崛起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奥运会资格系列赛燃动上海,中国队的三名姑娘联袂包揽前三名。在此之后的巴黎盛夏,18岁的邓雅文更是带来惊喜,在自由式小轮车项目中勇夺金牌,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的“零的突破”。


体测现场。主办方图


这枚沉甸甸的金牌,不仅让大众认识了这项充满速度与技巧的运动,更点燃了青少年投身小轮车训练的热情。体能测试的间隙,小选手们叽叽喳喳,表现出这一项目选手特有的灵动与活泼。年仅9岁的小骑手陈睿麒就告诉记者,小朋友们都很喜欢邓雅文,“她的比赛视频我们看了几十遍。”


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训练部副部长陈旭森介绍,对于小轮车这样的新兴项目而言,奥运冠军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邓雅文的成功为青少年树立了榜样,也让更多人看到小轮车的潜力。上海作为开放包容的城市,正着力将小轮车打造为体育发展的新名片。”


科学测试筑牢竞技根基


数据显示,上海市小轮车注册运动员数量已从两年前的几十人激增至如今的280余人。在项目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下,科学训练、完善竞技体系,成为小轮车项目规范发展的必由之路。


陈旭森介绍,对于小轮车这样的新兴项目,相关方面持开放态度,过去两年是以公开赛的形式举办青少年比赛,“只要会玩,符合年龄要求,都可以报名参赛。”


体测现场。主办方图


“随着项目逐渐普及,我们将会在今年10月份首次举办全市范围的青少年小轮车锦标赛,并在明年的市运会上将小轮车纳入正式比赛项目,这一新兴运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陈旭森说,从公开赛到锦标赛,意味着项目正在从普及转为竞技,体能测试就成为筛选运动员的标准之一。


小轮车看似炫酷,实则需要爆发力、灵敏性等综合素质支撑。本次测试设坐位体前屈、50米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等项目,全面考察青少年的速度、爆发力与灵敏性,合格线定为60分。据初步统计,测试通过率高达90%,反映出青少年日常训练的系统性与规范性。


练习小轮车的小朋友不少。主办方图


“体能是任何一个竞技项目的基础,我们参考了全运会等大赛的选拔机制,确保测试科学合理。”陈旭森介绍,测试标准早在年初便下发至各区,并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评估效率。此外,参赛运动员需完成注册、提交健康证明并签署《承诺书》,层层把关彰显赛事专业化与严谨性。


科学培育城市运动新生态


本次体能测试由上海市体育局主办、杨浦区体育局和上海市极限运动协会承办,上海全谊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协办。


目前,上海已形成以徐汇滨江、新江湾城极限公园两大专业场地为核心,多家俱乐部协同发展的训练网络,站在奥运资格系列赛成功举办一周年的节点回望,上海正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布局新兴项目,希望不仅仅是“摔”出来的冠军,要搭建安全科学的可持续人才金字塔。“明年市运会将是一次重要练兵,未来我们计划引入更多专业资源,推动小轮车成为上海的优势项目。”陈旭森说。


50米折返跑现场。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据悉,未通过今日测试的运动员可于5月24日参加补测,而成功晋级的选手将在10月锦标赛中争夺运动员等级评定资格。这场始于体能的较量,终将延伸为城市体育精神的接力,培育出城市运动新生态。


头图为小朋友在参加50米折返跑。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摄 影:王卫朋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百张照片重温一年前的活力与激情!...

在奥林匹克日通往巴黎!突围滑板和...

视觉|跃动申城,超越极限!“新潮...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