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气逐渐升温,申城文化演出市场也愈发火热。连日来,中国国家话剧院、浙江演艺集团纷纷来沪推出特别演出季,名家领衔,名作荟萃,上海舞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名团“驻演”甚至“独演”的“主场”,“亚洲演艺之都”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回头客”国话:五部戏带你了解一座北京城
今年7月至9月,中国国家话剧院将携五部精品力作和三部CNT数字戏剧产品“矩阵式”与上海观众见面,这是国话时隔5年再次重启上海演出季,院长田沁鑫感慨,是“演艺大世界”的国际视野与市场活力吸引了他们“回头”。
近年来,上海“演艺大世界”从无到有、由小及大,已发展为亚洲最大戏剧集聚区,汇聚中外顶尖剧团与艺术家,助力中国戏剧与国际舞台的交流对话。此次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携京派戏剧的文学底蕴与历史纵深南下,也是希望通过京沪两地的文化联动,推动“演艺大世界”平台内容升级,为“亚洲演艺之都”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
中国国家话剧院将携五部精品力作来沪开启上海演出季。演出方供图
为此,国家话剧院精选节目单,以戏剧之美回应申城观众的热切期待。开幕大戏《四世同堂》由田沁鑫执导,7月将在大上海剧场率先登场。该剧改编自老舍同名巨著,堪称中国话剧史的里程碑;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用松弛自然的戏剧语汇讲述了“背包法官”走街串巷的故事,展现传统人情与现代法治的碰撞融合;现象级作品《大宅门》将70集电视剧的恢宏叙事浓缩于两个半小时的舞台之上,聚焦白氏家族百年沉浮,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沧桑巨变;悬疑谍战话剧《直播开国大典》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历史现场,通过广播人的隐秘战线再现开国大典背后的惊心动魄。
闭幕大戏《北京法源寺》则以戊戌变法为历史切口,通过法源寺这一文化地标串联起不同时空的历史对话。该剧自2015年首演以来创下“开票即售罄”的票房神话。今年适逢演出十周年,这部历史大戏也将首度离京赴沪与上海观众见面。此外,上海演出季期间,国话还特别策划了“CNT现场”高清戏剧展映,让申城影迷剧迷能够在大银幕欣赏《抗战中的文艺》《青蛇》《苏堤春晓》三部佳作。
“新面孔”浙演:立足上海才有底气辐射全国
6月至8月,首届“浙里好戏·璀璨申城”上海演出季也将正式登陆申城舞台,届时,浙江演艺集团将携旗下浙江歌舞剧院、浙江话剧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三大院团,以七部重磅剧目叩响上海艺术之门。
首届“浙里好戏·璀璨申城”上海演出季带来七部重磅作品。演出方供图
从融合江南丝竹与现代音乐的《蝶舞水云间》专场音乐会到以翩跹舞姿重现垦荒精神的舞剧《风起大陈》,从惊险奇绝、寓教于乐的杂技儿童剧《七彩宝莲灯》到解构神话故事瑰丽想象的亲子肢体剧《山海奇幻梦》,从在歌声中吟唱浩荡儒风的音乐剧《南孔》到在吴侬软语间讲述茅以升故事的中篇弹词《钱塘江大桥》,还有话剧舞台上勾勒民主战士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的《马叙伦》……
7部作品艺术形式丰富多元,将陆续在上海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宛平剧院、中国大戏院、YOUNG剧场、美琪大戏院、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剧场、天蟾逸夫舞台8大申城剧场登台亮相。
浙江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周阿勇告诉记者,上海与浙江地缘相近、文脉相通,百年前的上海大世界是海派文化的孕育之地,如今这里更成为戏剧创新与年轻化运营的典范。浙江演艺集团推出首届上海演出季,正是看准了“上海是检验作品生命力的试金石,能在这里立足的剧目才有底气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硬支撑”筑巢引凤,“软实力”温暖人心
老朋友不断回头,新面孔近悦远来,“上海主场”为何能吸引各地名团纷纷来沪?在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陈圣来看来,“硬件”和“软件”构成了上海的文化吸引力。“从‘硬件’上说,多年来上海各区不断建设剧场与音乐厅,演艺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走在世界前列,筑巢引凤,从而吸引更多国内外顶尖艺术团体前来演出。从‘软件’上说,上海有着众多视野开阔、文化艺术素养不俗的观众,无论是剧院礼仪还是欣赏品位,都让来这里演出的名家名团感受到如遇知音的快乐。”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秦海璐在《四世同堂》中饰演“大赤包”。演出方供图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秦海璐深有感触,在《四世同堂》中饰演“大赤包”的她此次亮相中国戏剧梅花奖展演,早早与上海观众见了面。“他们特别专注而且专业,哪怕是京味儿作品,观众也能在恰当的时候给出准确的反馈,这会让舞台上的演员特别过瘾。”
“北京人有北京人的笑点,上海人有上海人的笑点,大家对戏剧有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在秦海璐看来,正是这种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奇妙互动让她的表演更具生命力,也让她更加理解了上海能够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底气,“这座城市有深厚的观众基础和极高的艺术品味,“我期待着中国国家话剧院能够在即将开启的上海演出季中,将更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带到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与上海的观众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头图为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海报。演出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