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天,不少市民喜欢去游泳消暑,那么,游泳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将安全感拉满?
1.选择正规泳池,做好防护。
应在配备救生员的场所游泳,始终注意游泳安全,避免在不熟悉或危险泳池游泳。
上海今年有超一千家游泳场所对外开放,夏季游泳开放场馆名单动态更新,具体以各场馆实际公告为准。市民可通过“安心沪动”小程序查询场馆开放最新信息。
2.带好装备和承诺书。
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在今年将原泳客健康承诺修改升级为《游泳项目安全风险告知承诺书》。所有进入游泳场所的泳客,不妨先在家里认真阅读并填写《游泳项目安全风险告知承诺书》,充分了解相关安全风险,也避免到现场排队等候。
同时,游泳前根据需要准备好游泳设备,如专业的泳衣、泳帽、浮板、救生圈、泳镜、鼻夹、耳塞等物品,做好各项保护措施。
3.充分热身,预防损伤。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游泳前务必做好热身准备(如伸展运动、慢跑、水中有氧操),把全身肌肉、关节活动开,以提高身体温度、增强灵活性,预防抽筋和运动损伤。下水前也可用冷水泼洒一下身体各部位,使身体适应水温,防止抽筋,避免下水后意外事故的发生。
4.过饱或饥饿时不要游泳。
游泳时体能消耗比较高,如果是空腹状态,易造成低血糖、体力透支、虚脱,导致头昏无力甚至晕厥的意外情况发生。可在游泳前半小时让孩子适量吃些巧克力或者饼干,做到不饿和不饱胀。
5.游泳过程家长须全程监护。
如果是带孩子游泳或者玩水,家长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而要随时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注意孩子的动向。一旦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宁愿判断错误也要立刻把孩子带离水面,如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上下,眼神涣散,闭眼,身体直立、双腿僵硬,动作像在爬楼梯,头后仰张大嘴呼吸,过度换气或喘息,只游不动等。
6.及时恢复,补充能量
每次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游泳后进行适当的拉伸运动,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游泳后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帮助身体恢复水分和能量平衡。
头图为救生员在东方体育中心的泳池边值守,市民一定要到正规场所游泳。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