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7月22日晚,位于复兴中路的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内,一场以中医文化理论为源、融合东西方乐器创作的跨界音乐会翩然奏响。
“音乐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我们希望通过它来诠释和传播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这不是简单的配乐或背景,而是力求在艺术层面实现深度的对话与共鸣,让抽象的文化精神变得可感可知。”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介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人体与自然是同频的“小宇宙”,以五行为纽带,构建起宫商角徵羽五音,与脾肺肝心肾五脏对应。于是,便有了此次以《黄帝内经》“五音疗疾”理论为原点打造的“五音能量场,暗香随弦动”音乐会。
中医、交响跨界联手奏响五音合鸣音乐会。上交供图
音乐会由中国鼓作为开篇,营造出中华民族传统的仪式感。随后五个乐章选择了经典古曲《阳关三叠》《梅花三弄》以及江南乐曲《声声慢》《烟雨唱扬州》等作品进行重新编配,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打击乐作为和声基础部分,并在各乐章中加入埙、竹笛、箫、古琴、古筝作为主奏乐器。
编曲席勤介绍,此次音乐会的创作特别强调和声,“和声的色彩变化应和了中医的阴阳五行体系,实现了‘五音-五脏-五志’的对应。”最后一章《天人合一》带领观众进入深沉宁静的“羽音”世界,在一筝一笛的旋律下引导大家卸下心头烦忧。“希望把这份松弛感在大暑的季节带给观众,让大家感受到音乐世界里不一样的凉爽意境。”席勤说。
东西方乐器同台对话。上交供图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感叹,“此次协力打造的音乐会,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以音乐为媒,向世界生动传递中医药文化智慧与海派文化魅力的创新尝试。”周平也透露,演出当天,上海交响乐团已与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继续探索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当代音乐的深层次多方位合作,用世界通用的语言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头图为“五音能量场,暗香随弦动”音乐会现场。上交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