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奔赴河西走廊,在上海就能指尖触碰莫高窟的藻井图,转身遇见玉门关的驼铃声,足不出“沪”感受敦煌的千年魅力。“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XR大空间体验展目前正在上海图书馆火热展出,用科技为观众打通前往千年敦煌的时空隧道。
观众正在体验上海图书馆“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XR大空间大展。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展览以探索敦煌文化发展历程为主线,720度全包裹视觉体验,超高清晰度,近距离了解敦煌石窟的内部构造和壁画佛像,还原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历史景点的风貌。观众只需佩戴最新PICO4ultra设备,无需笨重VR背包,将化身为“天命之人”,以第一视角穿越到1:1复刻的敦煌世界。
跨越1600年的时空隧道,14个敦煌经典场景在这里再现。从莫高窟藻井的青金石蓝,到飞越玉门关的车水马龙,8K超高清画质将每一处细节完美呈现,雅丹地貌的砂砾纹路清晰可辨,仿佛置身千年之前的敦煌。
展览借助XR扩增实境科技,1:1数字复现从未对外开放的“万神殿”258窟。结合珂罗版敦煌特窟壁画作品展示,“天命之人”可通过手势与虚拟环境互动,挥手点亮壁画,触发隐藏剧情。
除了精彩的XR体验之外,还有丰富的静态展览空间:敦煌奇谈、天乐和鸣、神兽出动、敦煌墨迹、藻井之美、探索石窟、拈花之手等场景,选取敦煌壁画中的乐器、神兽、藻井、植物、书法等不同的意象主题,通过沉浸式的艺术空间与装置场景,打造丰富的游览与拍照打卡体验。
观众正在体验上海图书馆“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XR大空间大展的静态展陈空间。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敦煌壁画中的乐器丰富多样,既有来自于中原地区的传统民族乐器,也融合了西域不同国家的乐器特征。展览使用3D打印技术复原敦煌壁画中的乐器,如琵琶、箜篌、腰鼓、海螺等,并以手绘方式呈现其艺术细节。
展览中的核心展陈区域为翼马、青鸟、九色鹿等敦煌神兽,区别于传统的平面展现方式,在尊重本来图案的基础上,对这些神兽进行了立体化的呈现。
展览核心展陈区域。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出口处,100枚好看又有创意的敦煌主题印章,观众凭门票即可在文创区免费收集。
超多精美的印章,将敦煌文化带回家。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展览将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持续展出至2025年9月20日。
头图为展览现场,观众在充满敦煌风情的背景板前打卡。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