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随着全球首个沉浸声VR互动体验《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在四楼“响空间”落下帷幕,上海音乐厅今年暑期精心打造的“文旅三件套”也画上了圆满句号。从沉浸式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到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整个夏天,上海音乐厅三大驻场项目轮番登场,实现“白天黑夜全时段、楼上楼下全空间”的活动覆盖,吸引近2万人次走进这座95岁的艺术殿堂。
7月5日至27日,《百鸟朝凤》第三轮驻场在上海音乐厅B2音乐立方率先亮相,剧组将这方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转化为白羽环绕的“鸟窝”, 配合文学文本与分幕剧情引导,为观众营造了从感官到心灵的浸没体验,也留下了25场演出几乎场场售罄的票房佳绩。
7月17日至31日,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第六轮驻演荣耀回归大厅。作为上海民族乐团与上海音乐厅联合出品的现象级作品,它以海派民乐为底色,将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与现代舞台光影、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成功完成本轮15场演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驻演再度打破了民乐欣赏的固有圈层,超五成观众是首次踏入上海音乐厅,七成观众是第一次聆听民乐团音乐会。“二十多种乐器轮番上阵,灯光跟着旋律流动,东方美学直接拉满!”不少外国游客也专程到场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海外游客在上海音乐厅欣赏《海上生民乐》。主办方供图
7月18日至8月31日,《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作为全球首个融合沉浸声技术的VR大空间体验项目,在上海音乐厅四楼“响空间”持续开放。该项目依托VR技术重现了1930年代的上海和音乐厅前身“南京大戏院”等场景,体验者可以化身记者穿越时空,在与NPC互动、收集乐谱碎片、弹奏虚拟乐器的过程中,推动中西音乐融合的剧情发展,因而备受市民游客好评。
主办方表示,作为上海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消费场景”的生动实践,三大驻场项目融合多元艺术形态与前沿科技,覆盖全年龄段及传统文化爱好者等多元群体,营造了上海音乐厅“全天候、不落幕”的艺术场域,不仅为申城暑期文化生活注入活力,也以“文化+”模式激活消费潜能,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文化亮点之一。
市民观众在参与沉浸声VR互动体验《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主办方供图
“我们始终希望,上海音乐厅不只是一个‘听音乐会的地方’,而是能融合历史、艺术、科技与公众参与的无边界文化综合体。”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表示,“今年推出的暑期三大驻场项目,证明经典与当代、传统与数字的对话,可以有效激活城市文化消费潜能,这也为我们未来在节假日文旅项目的产品策划上提供了重要方向。”
接下来,上海音乐厅还将持续发力,日前已精选30余场优质演出项目参与2025年“乐赏上海”文化消费券活动,进一步降低艺术消费门槛,让更多市民与游客能走进音乐厅,感受艺术魅力。
头图为《百鸟朝凤》第三轮驻场亮相上海音乐厅B2音乐立方。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