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心生力量。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共同开展的2025“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第十四届)于日前揭晓名单。
龚建强、姜经纬、胡建、卢广宏、赵听听、马寅青、卢俊威、Maskay Ashish、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团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天关”卫星研制团队等10位先进个人和集体荣获2025“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称号。
本次活动以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中,本市涌现的事迹突出、精神可嘉、社会认可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为推选对象,通过市民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推选出先进典型。2025“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中,有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科技尖兵;有忠诚履职、使命必达的行业先锋;有挺身而出、守护生命的凡人英雄;有自强不息、勇敢追梦的励志榜样;有无私奉献、孝老爱亲、激励人们向善向上的模范践行者;还有热血相助、情系上海的国际友人。他们于平凡中默默坚守,于危难中无畏前行,于实干中卓越攀登,汇聚成温暖而震撼的感动力量,共同诠释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
揭晓活动电视节目于东方卫视9月22日上午9:00播出,新闻综合频道9月22日晚22:30播出,9月23日上午9:05重播。
从9月22日起,本市新闻媒体、新媒体平台将集中推出先进事迹报道,公益宣传平台将展播人物海报和专题宣传片,地铁人民广场站等将推出主题展,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榜样为引领,向上向善、勇毅前行,干字当头、奋力一跳,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凝心聚力、做出贡献。
“2025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简要事迹
龚建强。组委会供图
1.龚建强,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上海今电实业有限公司技师,上海市金山区石化街道山鑫阳光城居民。2002年,他的妻子被鉴定为重度脑瘫,他不离不弃陪伴妻子二十余载,自学自创康复训练治疗,让妻子逐渐恢复健康。后成立“龚建强志愿服务工作室”,致力于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活动,并教育带动妻儿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为身边的家庭树立榜样,带动引领身边更多人践行志愿精神。工作室骨干志愿者94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9290小时。曾荣获中国好人、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等荣誉,其家庭曾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
姜经纬。组委会供图
2.姜经纬,男,汉族,198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浦东公安分局梅园新村派出所副所长。因为一个机缘巧合,他从2013年起扮演山西吕梁夏占海一家的“儿子”,开始了一段跨越山海的诺言。十二年来,他坚守承诺,始终怀抱真诚和善意,一直与夏家保持密切联系,让老人走出晚年丧子之痛,享受天伦之乐。他还将爱民情怀制度化延伸,在辖区推动建立“老伙伴”计划,组织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提供“六个一”服务,已惠及357位老人。曾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奖5次,被授予2024年“诚信之星”称号。
胡建。组委会供图
3.胡建,男,汉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救捞工程船队潜水队队长。投身交通救捞事业25年来,他创造并屡次刷新了我国饱和潜水最深下潜记录,高效执行韩国“世越号”、“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救援,“隆庆1”轮碰撞事故应急处置等百余次国家海上专项保障任务和应急抢险救捞项目。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交通运输部“最美搜救人”、“感动交通年度人物”等荣誉。
卢广宏。组委会供图
4.卢广宏,男,汉族,1973年7月出生,上海耀家房地产经纪事务所业务员,1991年来到上海工作。自2012年以来,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参与煤气爆炸救援、扑灭火灾、协助警方抓捕犯罪嫌疑人及吸毒人员,并成功抢救突发疾病的老军人。他将上海视为第二故乡,他说:“亲人遇险,怎能袖手旁观?”累计见义勇为8次,协助抓获犯罪分子30余人,用行动彰显见义勇为的英雄本色。曾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2022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等荣誉。
赵听听。组委会供图
5.赵听听,女,汉族,1988年5月出生,上海逸乐护理站吴淞区域站长、“长护颐养”道德模范工作室负责人。作为区域站长,她带领78名护理员为1091位失能老人带去尊严、温暖与希望。自2016年加入长护险队伍以来,每次服务时长是一小时,但她总是“超时”服务。曾因春节期间错失和护理老人过世前的最后一面,连续5年春节放弃和家人团聚,坚守岗位为失能老人送去关爱和温暖。她说:“每次看到老人的笑容,我就觉得特别踏实,很有成就感。”曾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等荣誉。
马寅青。组委会供图
6.马寅青,女,汉族,199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寅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因早产致双目失明的她始终未向命运屈服,努力为别人带去“光明”,于2019年创立上海寅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带领视障群体开拓有声书创作新天地。公司团队中75%为视障人士,累计制作有声读物超500部,多部播放量达千万级。她积极投身公益,发起光与暗公益体验推动残健共融,为山区儿童捐款捐物,并通过短视频科普视障群体能力,呼吁消除社会偏见。曾入选福布斯中国2021年度U30榜单、2024年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荣获上海市自强模范、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等荣誉。
卢俊威。组委会供图
7.卢俊威,男,汉族,2000年10月出生,共青团员,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2024年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他代表中国首次参加比拼国家间智能制造顶尖水平的工业4.0项目,以超出第二名100多分的成绩获得金牌,并夺得全场唯一的“阿尔伯特·维达”大奖,打破欧洲国家长期金牌垄断。赛后,他践行技能报国初心、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继续以世赛基地教练、“松江区工匠学院”导师的身份,培养更多匹配产业发展最前沿需求的高水准技能人才。曾荣获2025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十大优秀案例等荣誉。
Maskay Ashish。组委会供图
8.Maskay Ashish,男,尼泊尔籍,1971年11月出生,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海外荣誉理事,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外籍团队Bloodline(血缘)牵头人。Maskay长期从事献血等志愿活动,是为数不多的老外献血宣传员。同时,他也是“老外讲故事俱乐部”和“国际体验官”的一员,积极参与讲好上海故事。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外籍立法信息员,他主动为《食品安全法》修法等建言献策。曾荣获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上海白玉兰荣誉奖、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团队。组委会供图
9.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团队成立于2023年9月,隶属于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团队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快速打造近万方空间,在最初100天时间内成功招引企业超50家。围绕企业发展痛点,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服务,打造全要素功能平台。持续构建创新生态圈,招引百余家企业入驻,带动区域500余家大模型企业集聚,覆盖大模型全链条产业。打造模速校友会等活动品牌,开展超400场生态活动,促成企业合作。在团队的努力下,模速空间形成知识产权成果近千项,诞生多个垂类模型首创。曾荣获2024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天关”卫星研制团队。组委会供图
10.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天关”卫星研制团队成立于2017年,全面负责“天关”卫星的抓总研制。团队不断挑战性能极限,优化核心关键技术,成功打造出具有“广巡视、精捕捉、快响应、深观测、速联网”的空间X射线成像天文台。自2024年1月9日成功发射以来,“天关”卫星探测到多种类型的暂现天体,并捕捉到几例可能的新类型暂现源,成功获取由中国自主研制设备观测到的首张全天X射线天图,标志着X射线时域天文领域进入了新的时代。2025年1月,“天关”卫星成功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头图为2025“感动上海”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组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