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凭借标志性的辉煌音色、对高音C的精准驾驭,以及亲和的个人魅力,让美声走进大众的生活。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四度访华演出,为渴望了解歌剧艺术的中国观众带来了“艺术启蒙”。
今年是卢奇亚诺·帕瓦罗蒂诞辰90周年,为纪念这位传奇艺术家,由上海歌剧院与帕瓦罗蒂基金会策划的“一声为爱——纪念帕瓦罗蒂诞辰90周年音乐会”,将在10月12日帕瓦罗蒂的生日当天,唱响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
排练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从意大利到上海,延续“老帕”与中国深厚情缘
卢奇亚诺·帕瓦罗蒂不仅以“被上帝吻过的嗓音”登顶歌剧艺术高峰,与多明戈、卡雷拉斯并称为“世界三大男高音”,更打破了古典音乐的“小众壁垒”——通过露天音乐会、跨界合作等形式,让歌剧从“象牙塔”走进街头巷尾,成为全球范围内普及古典音乐的重要推动者。
帕瓦罗蒂与中国观众的缘分,始于1986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他率领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首次访华,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在北京天桥剧场主演全本歌剧《波西米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独唱音乐会,还走进中央音乐学院开设声乐大师班,为当时渴望了解歌剧艺术的中国观众带来了“艺术启蒙”。这段经历被收录进纪录片《帕瓦罗蒂在中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2001年,这份情谊有了更特殊的意义——为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帕瓦罗蒂与多明戈、卡雷拉斯携手,在紫禁城广场举办“世界三大男高音音乐会”,那场演出不仅是艺术盛宴,更成为中国申奥历程中的文化亮点。
帕瓦罗蒂与上海也有着一段情缘。2001年12月,他首次来沪举办独唱音乐会,在一场发布会上,当观众介绍“中国的帕瓦罗蒂”——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时,他当即递过话筒邀请魏松演唱,留下了“以歌会友”的佳话。2005年他再度访沪时,为他现场伴奏的正是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的观众是伟大的观众,我很想再去中国。”他曾多次表达对中国的喜爱。
排练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中外知名歌唱家同台,唱响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吕嘉执棒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与交响乐团,携手中外歌唱家们共同演绎帕瓦罗蒂生涯中的经典歌剧唱段,阵容与曲目诚意十足。
不仅邀请到活跃在国际乐坛的戏剧男高音尤西夫·艾瓦佐夫,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女高音之一的奥尔加·佩列佳特科,年逾70的世界著名歌剧男高音格雷戈里·孔德更将登台亮嗓。
来自上海歌剧院的歌唱家于浩磊、徐晓英、王潇希、何超,以及由帕瓦罗蒂基金会培养的歌唱家茱莉娅·马佐拉、埃马努埃莱·佩莱格里尼,也将作为优秀青年力量加入到音乐会中。
旅意数十年的吕嘉回忆道,自己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与帕瓦罗蒂有过一面之缘。“在国际歌剧界、声乐界有着如此声望的帕瓦罗蒂两次来到上海,不仅证明着这座城市的魅力,更足以说明上海观众的热情与专业。”
本场音乐会的曲目选择上,有帕瓦罗蒂歌剧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唱段,覆盖威尔第、普契尼、多尼采蒂等名家作品。上半场以《路易莎·米勒》序曲开场,随后接连上演《茶花女》中的“沸腾激动的心灵”、《弄臣》里的“女人善变”、《爱之甘醇》中的“偷洒一滴泪”等,全面展现帕瓦罗蒂在戏剧与抒情风格上的双重实力。
下半场则聚焦普契尼的经典,带来《曼侬·莱斯科》间奏曲、《波西米亚人》里的“啊,多么可爱的姑娘”,最后在《茶花女》“饮酒歌”的欢腾旋律中推向高潮——这一安排,也呼应了帕瓦罗蒂“为爱与欢乐而歌唱”的艺术理念。
“音乐一定是情感爆发最丰富、最深刻且直接有力的表达方式。”吕嘉表示,“这些天,我们在排练中追求的绝不只是表面的音符,而是尊重作曲家、尊重作品情感与演绎传统的音乐内核。相信在现场,我们与观众都将在最原汁原味的经典中,享受美好的歌剧之夜。”
头图为排练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